第229章 燃烧的火(4 / 6)

李文辉说的那些话,是说给吃瓜百姓们听的,简单易懂,得到众多百姓的支持。

他这两段话就是说给在场的读书人听的。

读书人惯会引经据典,把圣人之言当做自己言行的开路斧,是常有的事情。

这两段话可真是说到读书人心坎里去了。

你秦扶清总是一个一个读书人,说什么女子也能称为读书人,为何不听听圣人之言呢?

若圣人也都是错的,为何科举要考朱子的理论?

“是啊,说的对,这下看他还怎么反驳!”

”反驳?我看他刚才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十有八九是要认输了吧!”

这回轮到秦扶清冷笑了。

没错,他同样认为理学兴盛是妇女地位降低的开始,可把错误全都归因到理学上,那是绝对不公平的。

朱熹从未在朱子语类中谈到任何关于妇女禁锢的话题。

甚至就连李文辉所说的最有名的“寡妇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还有“存天理灭人欲”都并非指女子。

秦扶清还记得自己曾在石堰山家中翻到一本记载杨朱的书,杨朱的思想大多在流传过程中丢失,唯独留下“一毛不拔”这个词语和他有关。

可杨朱真的是一毛不拔吗?他的思想真的没有可取之处吗?

只是旁人有心断章取义,颠倒是非黑白。世人大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算有心宣传其二,可谁又关心呢。

谣言为何止于智者?

因为庸人只会传播谣言,并不是真正关心真相。

大多数人得过且过,从不深思,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跟着骂跟着笑,骂过笑过就忘记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重要吗?

说出“寡妇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程颐也曾说出过:“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

说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同样也说过:““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则为之制礼以处其子,而母不得与其祭焉,其贬之亦明矣。”

了解圣人的言论,也要同样了解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朱熹所处的朝代,士大夫蓄妾成风,临安城中各种风花雪月场所,屡禁不止。临安城中下之户,不重生男,只重生女,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采拾娱侍。

看见了吗?和当前的广德府情形何其相似。

朱熹生在南宋,南宋都被打成筛子了,士大夫流连风月场所屡禁不止,连带着百姓只重生女不重生男。生男要送去战场,生女卖给士大夫反而能换来荣华富贵。

如此“重女轻男”倒不知叫人该说什么好了。

朱熹看不惯此情此景,针对放荡人欲的士大夫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结果数百年后,到了士大夫嘴里,竟然成了禁锢妇人的词汇。

何其讽刺。

可秦扶清不惯着李文辉此类颠倒黑白,只会拾人牙慧的读书人,他引经据典,把朱子文集的话正反都拿出来反驳李文辉。

李文辉方才还在为自己占了上风沾沾自喜,这一下子,又有些急了:“你少添油加醋,在这里胡言乱语,圣人说的话你难道也敢质疑?”

秦扶清闻言,一下子就明白了樊大通之流为何会把杨朱思想讲成“一毛不拔”。

合着他们只听自己想听的,坚持取其糟粕啊!

圣人的话可能是好的,只是这些蠢货做不到好的,就断章取义,做坏的。

然后再说是圣人如此说的。

秦扶清暗骂了一声娘。

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秦扶清口中所说的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