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下繁华扬为首(1 / 2)

陈海几人下得船来,由于多日未登上陆地,感觉双腿已经有些不适应了。扬州码头规模比长安、洛阳的码头还要大,码头内帆船云集,货物吞吐不停,陈海不禁感叹不愧“天下之盛,扬为首”。陈思思也在一旁感慨道“都说扬州 ‘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果然名不虚传。”

进的城来,只见扬州城内街道两旁店肆林立,水道通达,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上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驻足观赏河景的。水道旁的台阶上,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洗着衣服,岸旁的小巷两边是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临近平民院落的白色院墙,有些院墙上还铺陈着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爬山虎藤蔓。看着眼前一片繁华的江南风光,众人饶是从长安而来也被江南城邦的富庶震惊不已。

陈海一行人进城后,找了一家较为安静的客栈落脚。众人稍作歇息,第二日陈海便差胡善功带人出去打听扬州陈家的所在。段掌柜则领着人去打探扬州几家丝商的情况。段掌柜对陈海的安排显得非常满意,听完陈海的吩咐立马就带着人出去了。

傍晚时分,胡善功先行折回客栈,没过多久,段掌柜也带着人返了回来。陈海赶忙让几人落座,多宝儿麻利的递上茶水。

扬州“雄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蜀冈上的小城称为“子城”或“街城”,在蜀冈下修建了商业大城,称为“罗城”。子城仍沿用隋江都宫城,为军政机关所在地。城为曲尺形,环以深濠。衙署多设在城的中部。罗城为一南北向的长方形,以运河和街道为框架,使罗城的平面布局井然有序。《梦溪补笔谈》记载扬州的城内主要运河有南北向的两条和东西向的一条。纵贯南北的两条运河,宽约30米,即官河;罗城有南北大街六条,东西大街十四条,主要大街贯通城门,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街道与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河道相平行,形成水陆并行的交通体系。

这种水陆交通网络把罗城分割成许多坊里扬州的里坊分别由江都、江阳、扬子三县管辖。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已突破城墙的限制。在城区,江阳仅有城内官河以东坊里,如端芝里、布改坊、崇儒坊、仁凤坊、延喜坊、文教坊、庆年坊、通化坊、孝儒坊、瑞改里、集贤里、来风里、太平坊、会义坊等;江都县尽有城内官河以西的坊里,如赞美里、会通坊、通润坊、安邑里、崇义坊、怀德坊等。城郊的坊里主要设置在古运河沿线和驿道近旁繁华地区。罗城东郊运河南岸有属于江都县的弦歌坊、道化坊、临湾坊,北岸有属于江都县的章台乡和归义乡;罗城西郊,有属于江都县的来凤坊,属于扬子县的凤亭坊等。

大虞朝扬州最繁华的是罗城的两条十里长街。一条东西走向,自禅智寺(城东墙北段外)月明桥抵西水门一带,长约四千四百米;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即指此街。另一条是与官河平行的商业街,起于罗城北壁,一直到南门,长约四千二百米。虞朝贞元年间,侨籍衣冠工商业者在此侵衢造屋,行旅为之拥弊。与此同时,扬州的市场也扩展到郊外,尤以运河沿线最为繁华。

陈家扬州一脉在这扬州也是名门望族,名气很大, 所以胡善功很快就打听到扬州陈家的位置。“禀少爷,俺老胡打听到陈家扬州这一脉,现在居住在江阳县庆年坊,但是在江都县弦歌坊也有一处别院,如今这一脉陈家主事儿的是大老爷陈启安,陈家老太爷因为病重多年,一直将养在弦歌坊的别院内,倒是不在庆年坊居住。”

“还有,我还听说,陈家这边家主与兄弟不和,二老爷想分家单过,只是碍于如今老太爷还健在,故而仍在一个宅子里同住。”胡善功丝毫不顾热茶烫嘴,咕咚咕咚喝完一杯,又从多宝儿手里接过茶壶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