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黄河贪腐案的真相(2 / 3)

就像曾经有一个小国,找到了孟子担当宰辅,最开始的几年孟子治政安民做的也很不错。

可是有个问题。

邻居屯粮我屯枪。

邻居就是我粮仓。

你治政再怎么好,也顶不住大国想要武装掠夺你的粮食和人口啊?

怎么办?

孟子在律法军事上可有独到见解?

答案是并没有。

那么孟子能够纵横捭阖,联合并借势别的大国,让己国在夹缝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吗?

答案是并不能。

孟子只会仁义治政,并不提倡整军备武,纵横捭阖。

最终孟子提出了只要民心在,国君完全可以换个地方发展,百姓们一定会紧紧跟随的。

可对于这个国君而言,你这一言不合就让我放弃疆土……

就像让嬴政放弃关中,退到草原去当雄鹰,这不是扯犊子嘛。

故。

嬴政并不待见孟子。

但单从仁义二字层面考量,孟子的道行就比较高了,只能说各有各的强项吧。

“哈哈哈,言归正传。”

许尚笑了笑,小插曲暂且结束,他们今儿个主要还是得谈一谈具体的反贪措施。

顿时。

周围的扶苏、章邯纷纷竖起了耳朵。

华阳太后也挺直了身姿……

许尚组织了一下语言,缓声道:“这地方上的贪腐亏空,往往分作三种情况,第一:公事挪用,比如把修黄河所用的款项,转拨去了维护郑国渠,修建关中驰道等等。”

“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关中勋贵不想给中原花钱,只想建设关中内地,这其实情有可原,还有的商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第二:进献上官,把原本修缮黄河的款项,或主动、或被迫的献给了自己的上官,还有朝廷派系的执牛耳者之类的。”

“这无非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官官相护,用公款走人脉关系,坐地分钱,已经形成了某种默认的官场规矩,影响极坏……这就很难再商量了。”

“不过也有特殊案例,那就是某重臣把得到的修河款项,反手都用在了皇帝的身上。”

“比如皇帝过寿,花巨资送上价值连城的珍宝,还有刻意迎合皇帝的靡费喜好……这就有点小麻烦了,综合考虑也能给个机会啥的。”

“最后一种,第三:官员自己独吞贪墨,那这属于抓住必死无疑了,肯定得依据秦法严办的。”

……

吃独食,很多时候都是大忌讳。

官场尤其如此。

无论从庙堂潜规则,或者明面上的秦法条例,都不会放过这一类的官员。

第二种,用公款走人脉……

你若走的是一般的人脉,出了事自然也是没跑的,九成九的要抓你,而且还会严办。

可如果你走的是皇帝的人脉,太后的人脉,那这就有些难以界定了。

贪腐中带些忠心。

比如皇帝的心腹重臣,用公款逢迎皇帝之好。

皇帝真能一言不合就砍了他?

那他如果还立有大功呢?

甚至于跟皇帝一起长大呢?

比如后世满清乾隆朝的云贵总督:李侍尧。

其人出身汉军镶黄旗,高祖李永芳乃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

李侍尧的父亲也是乾隆的心腹重臣。

李侍尧本人能文能武,最重要的是对乾隆是真忠心……他贪的钱全都给乾隆作寿礼了,自己一个子儿都没敢留。

你说这样的人……

你怎么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