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先天守虚,王道灌顶(2 / 3)

雍齿和丰沛家乡子弟的背叛。

导致刘邦差点就在新手村翻船。

后来。

刘邦在临终之际,仍旧嘴里念叨这个事儿,其言及丰沛乃是从小生我养我的故土,可那些个乡里乡亲,竟然跟随雍齿反我……

黄土都埋到脖梗了。

刘邦对这件事都无法释怀,可见他也是记仇的。

然而。

刘邦当时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老刘同志跟项羽借了高利贷,利滚利滚利,他甚至把张良的老婆本都给赔进去了,这才平叛成功。

事后刘邦念及情分,以及雍齿毕竟立过功,反手他又把雍齿给放了。

对于家乡的丰沛子弟。

刘邦在成了皇帝以后,也是多加免税,没有做过任何的报复之举。

雍齿最后甚至还被刘邦给封侯了。

同样的。

兵仙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在功成名就以后,再见仇人,也未曾大开杀戒。

当然。

嬴政屠灭旧怨,也未必就一定是错的。

但单纯从人君之量的角度。

这一点嬴政确实是略逊于刘邦的。

嬴政确实受到了折辱。

但刘邦同样被雍齿各种看不起,也是多次折辱啥的。

因此。

我们用千古一帝的最高标准,再从人君之量出发,去衡量秦始皇和汉高祖……答案非常明显……

不过一码归一码。

嬴政的功绩,绝对是无可争议。

而且不那么深究的话。

其实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该如此。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还是那句话。

嬴政并不是普通人。

而是被誉为华夏祖龙,千古一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理当需要承受极高标准的道德批判。

身为九州共主,对于泄一己私愤的事情,必须得慎而重之!

因为影响会很坏……

第三:两个帝王面对敌人的处理方式和态度。

嬴政东出一统,横跨四海以后,对于山东六国的国君,都是斩杀了事。

包括关中内部的军武激进派,甚至想要屠尽所有山东六国的遗老遗少。

这合适吗?

肯定是不合适的。

那得杀多少人啊?

而嬴政只诛各国首恶的方式,相对还是比较靠谱的。

只不过对比刘邦的话。

两者依旧会出现很大的差别。

老刘同志对待敌人肯定不是圣母,但他更加忌讳斩尽杀绝。

昔年刘邦入关中之际,其不仅不打算杀子婴,反而他还打算立子婴为相……(萧何表示,终是一腔忠心喂了狗)

甭管刘邦是否在作秀,起码他拿出了仁义的态度,也顺利收取了关中父老的人心。

后面如果没有关中父老的鼎力支持。

刘邦是万万打不过项羽的。

萧何也会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这方面考虑的话。

其实刘邦考虑立自婴为相,还真是可行的,这就是个活招牌啊!

尤其外面的霸王项羽如狼似虎……

这就会迫使嬴族宗亲和子婴,只能依靠刘邦,没有其余选择。

遂,立子婴为相这个事儿,极具可行性,也就不像是简单的政治作秀了。

还有齐王田横……

刘邦对于田横的态度是招降,以前打项羽的时候,大家都是兄弟,有啥不能谈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