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温景安沉思片刻,“朕会留下一千精兵,交由你统领,确保扬州的安宁。”
“臣领旨,必不辜负陛下的重托。”曹振墉跪地行礼,声音坚定。“还有,曹大人。”沈凌汐走上前来,“你要密切关注北戎的一举一动,若有任何异动,立刻通知我们。”
“娘娘放心,臣会时刻保持警觉。”曹振墉答道。温景安拍了拍曹振墉的肩膀:“扬州就交给你了,我们在金陵静候你的佳音。”曹振墉颔首,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陛下、娘娘,臣定当死守这片土地。”
告别了曹振墉,温景安和沈凌汐率领着其余的人马,继续朝着金陵挺进。他们的心中既有眷恋,亦有执着。扬州的遭遇让他们更加明白,每个地方都需要有人坚守,每个角落都不能轻易割舍。
随着车队缓缓离开,扬州的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城门口,目送着他们的君王离去。温景安回头望去,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一定要让大齐如凤凰涅盘般重新站起来,让每一座城市都恢复往日的宁静。
出了扬州城,不远处便是长江边,温景安此时对沈凌汐言道:“凌汐,长江天险,我们必须如履薄冰,慎之又慎,确保渡江计划万无一失。”温景安的目光穿过江面上的薄雾,落在远方模糊的地平线上。沈凌汐紧握着手中的折扇,微微颔首:“陛下,我已与当地渔民协商妥当,他们答应协助我们渡江。我们的士兵和百姓将分成多个批次,利用夜色的掩护,分散过江,以降低被敌军发现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甚好,”温景安回应道,“我们绝不能让北戎洞察我们的动向,否则他们会斩断我们的退路。”
“是也,”沈凌汐展开手中的地图,指向一处较为隐蔽的江岸,“我们选择在此渡江,地势错综复杂,易于藏身,也利于我们迅速撤离。”
温景安行至她身侧,目光落在那一点上,沉吟须臾:“此处虽佳,但亦要提防北戎的斥候。传我命令,各部加强巡逻,不得有须臾疏忽。”
“妾身这便去安排。”沈凌汐转身欲行,却又驻足,回首道,“陛下,还需留心天气变化,若是遭遇暴雨或是狂风,江面动荡,渡江风险更甚。”
“诚然,”温景安颔首,“传我旨意,让气象官随时观测天象,若有变故,即刻呈报。”
沈凌汐领命而去,温景安独自伫立岸边,望着江水悠悠,心中默念:大齐的未来,皆系于此次渡江。他深知,一旦成功抵达金陵,便是新的起点,一场更为艰险的战役正等待着他。但他有信心,有沈凌汐这般的贤内助,有忠臣良将的辅佐,有百姓的期盼,他不能失败,亦不会失败。
夜幕降临,渡江行动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温景安和沈凌汐亲自督阵,确保每一步都按计划进行。月光下,渔舟穿梭于波涛之间,载着大齐的希望,缓缓向对岸靠近。温景安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过江面,直到最后一艘船消失在视线之外,他才稍稍松了口气。"陛下,我们该上船了。"沈凌汐轻声提醒。
温景安转身,登上最后一艘船,船夫们奋力划桨,船只缓缓离开岸边。长江的波涛犹如一位慷慨激昂的诗人,低声吟唱着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温景安站在船头,目光如炬,心中默默祈愿,愿这趟旅程风平浪静,愿大齐的明天如旭日东升,更加灿烂辉煌。
温景安在船上,心中烦闷,对周晓岚说道:“晓岚,你说我们还能回到长安吗?这一渡江会不会就回不去了。”
周晓岚说道:“陛下,长安虽是我们的根,但只要心中有长安,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重振旗鼓,重返故乡。我们此行是为了更好的归来,为了大齐的未来,就算身处异地,也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她的话语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温景安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