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迁都金陵(4 / 9)

思涵对温景安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悲悯。温景安点头,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关心国家大事,更要心系百姓疾苦。他命令随行的官员将流民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并安排后续的安置事宜。他对流民们保证,一旦抵达金陵,便会安排更多的救援物资和安置措施,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温暖。

“朕不会忘记每一位百姓的苦难,我们会一起努力,重建家园。” 温景安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温情,流民们听到这话,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感到了一丝安慰。

车队继续前行,温景安和沈凌汐不断讨论着如何在金陵稳定局面,如何快速恢复生产,如何安置流民,以及如何准备反击北戎的策略。他们知道,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着大齐的未来。

八月二十四日,车队抵达扬州城,扬州知府曹振墉赶忙迎上前去,躬身施礼道:“臣扬州知府曹振墉参见陛下、皇后,恭迎圣驾。”他的脸上带着如阴云般的忧色,显然对当前的局势忧心忡忡。

温景安下马,亲手扶起曹振墉,关切地问道:“曹大人,扬州的情况如何?百姓是否安好?”

曹振墉答道:“回禀陛下,扬州虽远离战场,但亦被战火殃及,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不过,臣已竭尽全力维持秩序,以保民生无虞。如今陛下亲临,扬州百姓皆如久旱逢甘霖,期盼朝廷能早日平定局势。”

沈凌汐补充道:“曹大人,我们需要你的协助,不仅要在扬州稳定民心,还要准备接纳更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筹措军资,为即将到来的反击未雨绸缪。”

温景安点头,沉吟片刻后说:“曹大人,朕知道此任务犹如泰山压卵,但为了大齐的未来,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朕希望你能立刻着手准备,我们将在这里稍作休整,然后继续马不停蹄地赶往金陵。”

曹振墉领命,表示定不辱使命,随即详细报告了扬州的现状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温景安和沈凌汐认真倾听,时不时提出中肯的建议和高瞻远瞩的指导,他们深知,扬州是通往金陵的关键隘口,必须确保其稳如泰山,才能保障后续行程的一帆风顺。

“朕将在扬州停留数日,亲自视察此地情况。”温景安斩钉截铁地说,“同时,也需要你的配合,搜集关于北戎的情报,我们要做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沈凌汐则嘱咐道:“曹大人,烦请你暗中召集扬州的忠勇之士,一旦金陵告急,他们将是我们的后备力量。”

曹振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他深知这对帝王夫妻的智慧与决心,立刻表示会全力以赴。温景安和沈凌汐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只要有这样的臣子,大齐复兴有望。

在扬州的日子里,温景安和沈凌汐不仅安抚了民心,还悄然布局,为未来的反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深知,只要每个人都为大齐尽一份力,胜利必将降临。

扬州城外便是长江,这是通往金陵的必经之路,于是温景安和沈凌汐商讨渡江策略,温景安说道:“凌汐,之前你说在狭窄的河段渡江,那里水流缓,便于船只通过,只是在这个河段渡江真的能容纳我们这么多人吗?”

沈凌汐说道:“陛下,那个狭窄的河段虽然水流较缓,但河道宽阔,足以容纳我们的千军万马渡江。我已经派人提前准备好了船只,并且安排了熟悉水性的船夫。只要我们有序组织,必能确保万无一失。”

“那就好。”温景安松了一口气,“我们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过江,尤其是那些流民,他们已经历经磨难。”

沈凌汐颔首,“我会亲自监督此事,确保一切井然有序。此外,我还安排了一些隐蔽的路线,以防北戎追兵来袭。”

“做得好。”温景安赞许道,“你总是思虑周全,令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