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天对眼前这邋里邋遢的汉子有着许多的猜想。 年少时候,布衣瘦马,凭着手中一柄木剑就将整个江湖捅了一个通透。正是应了那句“儿须成名酒须醉”,只是却又为何要在功成名就的那一刻,从江湖撤了出来,不知所踪。 难道真的是泛舟远去烟波里,管他生前身后名? 那汉子已经开始打起了呼噜,杨小天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便要离开。 就在他前脚刚要迈出院门的那一瞬间,那汉子粗野的声音响起。 “酒后欢言,敞心扉” 杨小天以为他是酒后胡言乱语,便不再理他,谁知原小花却坐了起来。 杨小天停下脚步,回首望去,那汉子神情略带悲呛,若有所思。 “那里有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有人们最初的真与善,我一生的美好都留在了那里。” 杨小天折了回来,挥袖拍掉了地面上的尘土,便席地而坐,笑了下后才递了一壶酒过去。 “我有酒,要不说说你的故事?” 原小花一见这酒壶跟刚才喝的南柯酒是一般的样式,伸手一把抓了过来,有木凳也不坐了,直接蹲在了杨小天的对面,拔开壶盖便喝了起来,嘴里嘟囔着“刚才不是明明说没有了吗?” 杨小天不好意思的说道“最后一壶了。” 原小花明显不信,却也不去计较那么多。 汉子手中的酒壶从杨小天手里接过来后便没离开过嘴边,见杨小天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的摇了摇空了一大半的酒壶,问道“走一个?” 杨小天摆摆手示意他自己喝就行,不用管自己。 原小花又喝了一口后,才停下来说道“你给我酒喝,我跟你说个故事吧。” 杨小天点了点头,“洗耳恭听。” 原小花想了半天,似乎不知道要怎么去起这个头,良久才说道“这故事的主角是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少年,家境雍实,父亲是一方大员,年轻人是家里的独子。父亲从小便对他寄以厚望,管教严格,希望少年将来也能入朝为官,光耀门楣。” 原小花说了个开头后,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杨小天知道他说的年轻人便是他自己,也不插话,只是静静聆听。 少年虽然背负着家里的厚望,却不爱读书,打小时起便喜欢舞枪弄棒,父亲虽然多有打骂,怎奈是家中独苗,也不好下手太狠,少年见父亲每一次是雷声大雨点小,胆子也越来越大,呼朋引伴,笑傲一方,就在十四岁那一年,折了种在门前的竹子,花了三两银子找人做了一把竹剑。这将他父亲气了个不行。 门前种竹,子孙享福。 他父亲种这竹子,原本就是意思,谁知却被自己的儿子亲自毁去,哪里能不火冒三丈。当天就将少年吊在了大堂的横梁上,铁了心任谁劝解也不放少年下来。 少年也是硬气,虽被吊得难受,也绝不开口求饶,就这样被吊了整整一天。 到了半夜,他父亲气也消了,有些不忍心,便披衣出来,打算只要儿子服软,便放了他。 谁知道看到的却是空空荡荡的大梁,原本吊在上面的少年已经不见。 正要叫下人出来一同找寻少年,却发现了大堂的八仙桌上摆着一张纸,取过来一看,却是少年留下的。 “江湖万里水云阔,我要去闯一闯!” 少年离了家,背着竹剑,一路往南。 见惯了家乡的粗犷,到了别一样的地方,目中所见,尽是不一样的温柔景色,少年自然是流量往返。 有一日经过一家小酒馆,听说书先生说起名山里住着能移山倒海、吞云吐雾的神仙,一下子就将少年的心思勾了过去,从此遍访名山,希望能遇到故事里的神仙。 终于一日,在上祖洲跟天芒洲交界的一处不知名的山里,让少年遇到了手持长剑与魔族相斗的道人,少年胆子也大,那边腥风血雨,他却丝毫不惧,躲在一旁观看,等到道人将魔族手刃于剑下后,便奔跑而出,翻身拜倒,口呼师父,要拜道人为师。 也是少年福来运到,道人此次下山也正是为收徒而来,修道之人讲的是一个缘字,兼且见少年根骨还不错,便将少年带回了山上,从此倾囊相授。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