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象牙塔(1 / 2)

“唉……此事姎去办吧,甄家妹子平素喜欢读书,与姎的私交还算不错,只是……”

蔡琰说着看向刘章犹豫了片刻之后开口道。

“夫君理应明白,若此事当真与甄家有关,那在如今的当口,甄家妹子可就未必会来。”

刘章闻言摇了摇头道。

“夫人不必多虑,为夫既然敢请,自然便早有打算,只要请帖奉上她来与不来其实都不重要,无非是一种用来探清虚实的手段罢了。”

对于此次的事件刘章经过反复思量之后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推测,而请甄宓前来的目的,正如刘章所言,那不过是用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完善他推测的手段罢了。

甄宓来,刘章可以旁敲侧击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甄宓不来,刘章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反应确定甄家在此次事件之中必然身处漩涡之中……

而让甄家陷入这个旋涡之中的罪魁祸首,刘章甚至都已经在心里锁定了目标。

实际上这个人并不难猜,毕竟能够有机会同时将暗卫、甄家以及许昌侯府都卷入漩涡之中的人本身就不多,至少那些个世家不太可能这样做,或者说世家即便想做也不会赶在这样一个如此敏感的时间点上。

至于为何刘章会有这样的判断?

那还得从禅让大典期间的那场风波之中说起。

是的,是风波而不是案件,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看起来是案子,但本质上其实还是一场风波。

毕竟……

新帝、刘章等人所代表的革新派以及以世家为首的守旧派这三方势力的矛盾虽然看起来爆发了,但……三方人并未实质意义上的撕破脸皮。

细究起来,那更像是一场世家用以向新帝曹冲在展示自身的力量,政治嘛,向来都是如此,当才华与能力比起对手来差上一筹的时候,自然就要表现出自己的威胁性来达到其让人无法忽视的目的。

哪怕……这种做法会让人产生恶感。

而世家通过这种方式所换取到的,自然是朝堂上的一部分话语权……

前文曾提过,曹冲登基之后复置三公之位,其中两个都给了改革派,而最后一个则是交给了王朗这位世家派系之中为数不多的才学出众的老臣了。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才学出众。

王朗这个人若是只记得他在演义之中被诸葛亮骂到吐血而亡那可就太过片面了。

毕竟在原本两晋时期的历史上,尤其是在经学这一块上,王朗可谓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的!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有文集三十卷,着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等。在魏国朝廷以其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后世把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

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列于学官,立有博士。今失传。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压倒“郑学”,”王学“在东晋后逐渐衰亡。

所以单由才学这一点来看,王朗至少担任一个三公之位还是够格的。

而除却三公之外,九卿的位置绝大部分还是由着世家在掌控着的,而这一招,在刘章等人看来,称之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或者叫做以退为进也可……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取得了足够利益的世家,还会在此刻选择再度刺激刘章等人敏感的神经么?

所以,刘章几乎可以断言,这里面必然是有人在试图挑动如今朝堂上的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以此达成其想要浑水摸鱼的目的……

而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进行推导,这个站在阴影之中的人,其名字几乎就已经是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