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后,就从来没有再进过一步,每次他参加会试,都是铩羽而归。开始他还做一些自我剖析,觉得很可能不得中是自身出了问题,八股文写得不好。后来,他经历得多了,才明白,这里边是有关节的。
要想得中,那么一定要在考前给自己造势。就拿唐代举例子,好多人在科举之前,首先要干谒。宦海浮游,科举开考之前干谒名流,必不可少。
干谒,其实就是拜谒,用现在低端销售行的术语来说,叫陌拜。陌拜,对你陌生,不认识你,但还要拜访你。
诗仙李白,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就算他是这样的人,为了能够入仕,也走过干谒的路。
李白说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除了这个韩朝宗,他还干谒过许多名流,有道士吴筠、玉真公主、秘书监贺知章等等,就是为了削尖脑袋入仕。
至于后来的不事权贵,那都是他不得志后,自己给自己找的台阶,说的一些气话。
诗圣杜甫,自称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不过,那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在困守长安十载期间,为了科举、求官,他曾也多次干谒过名流,写下了大量投赠诗。什么《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上韦左相二十韵》、《赠田九判官梁丘》,都是这个诗圣的杰作。
什么长安三万里,其实就看你愿不愿意迈出这不要脸的一步。
唐朝干谒有用,是因为考试不糊名,也就是判卷子时,不遮挡考生姓名。
明代虽然糊名,但是这门生故旧的习俗还是不可免。考官为了在朝廷上有人支持,提拔自己的亲信,那是必不可少。而考生,为了平步青云,也乐得贿赂考官。
明末的官场积重难返,不止百官贪,监察人员也贪,他们还被人戏称为抹布,只要他人净,不管自己污也。
举人、监生,也都能花钱来买。
宋应星,一个科学家,诗文一般,八股文也就能应付应付科举,靠着自己实力,没花一文钱,做个举人已经不易了,在京城,想让他像唐朝人一样,用诗文博名,何其难也!如果让他去买个进士,别说现在他没钱,就是有钱,也不会放下架子的。
那经张老樵这么一劝,他还往前凑什么?
好奇啊!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好奇害死猫。
钱千秋看着书摊上摆着的艳俗小说,随手便拿起一本,定睛观瞧。看罢书名,他差点没乐出声来。
这书叫《银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