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宁远兵变(1 / 2)

山水行记 莫里吧唧 1220 字 4个月前

崇祯元年,八月初二,正在建极殿东面后左门内平台办公的崇祯帝,一天内同时收到了两个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是,据锦衣卫报,袁崇焕在进京路上,曾经绕道桂林府,见了白莲教主杨夫人,并在出城时与其并肩而行,有说有笑,还把杨夫人的赠银散给了桂林府的叛民。

第二个坏消息是,袁崇焕上任途中,辽东发生了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无力镇压,已引咎自杀。

两个坏消息都跟袁崇焕有关。

“王承恩,你说这袁崇焕为人如何?”崇祯帝放下奏折,转头问向一旁侍立的王承恩。

“这个奴婢可不好判断,但奴婢听说,他上任辽东之前,可是连一个给他送行的大臣都没有。”王承恩小心答道,“看来这袁崇焕,怕是不得人心。”

听了王承恩的话,崇祯帝反而放下心来。自从他登基以来,最讨厌大臣们结党营私,这袁崇焕离京之时,居然连一个送他的大臣都没有,这岂不恰恰说明,袁崇焕是一个孤臣吗?

只有孤臣,才敢杀伐果断;也只有孤臣,才能唯皇上马首是瞻。

“嗯,朕没想到,这个袁崇焕,居然连个朋友都没有。”崇祯帝故作平常地说道,“他致仕在家的那段日子,跟江湖上的人可曾有什么来往?”

“江湖?”王承恩重复道,“启禀皇爷,江湖上的事,奴婢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骆养性,他的人说,这袁崇焕在进京之前,曾经绕道过桂林府,见过那白莲教主杨夫人。”崇祯帝跟王承恩说道,但并未透露细节,“杨夫人,她的背景你可知道?”

崇祯帝口中的骆养性,乃是当朝的锦衣卫指挥使、掌印官,目前全国各地的锦衣卫都受其辖制。

“奴婢只知道这白莲教向来跟我们朝廷作对,至于这杨夫人的背景,奴婢可是一点也不知道。”王承恩回道,“如果皇爷想要调查这白莲教主杨夫人,让骆养性办正合适。”

“你说,这袁崇焕可曾和白莲教有所勾联?”崇祯帝多疑地问道,“愧对我那么重视他,在他去辽东赴任之前,又是赐宴,又是赠他尚方宝剑。”

“奴婢以为,如果袁崇焕和白莲教有所勾联的话,那平台赐宴,对他来讲可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但奴婢看他,除了感激涕零,还是感激涕零。”

“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崇祯帝点了点头,然后又像自我安慰一样,说道:“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如此待他,想必他定不会负了朕的期待。”

“皇爷圣明!”王承恩附和道。

虽然崇祯帝嘴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还是埋下了一颗怀疑袁崇焕的种子,但既然已经启用了袁崇焕,岂能朝令夕改?只能边走边看了。

宁远兵变的起因是,镇守宁远的川湖兵四个月没发军饷了。

川湖兵背井离乡,来到一到冬天就天寒地冻的辽东,本来就思乡心切,再不发军饷,能不闹事么?

一年十二个月,欠了军饷四个月,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假设我们现代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打工,本来就挺辛苦的,但发现公司居然四个月都发不出来工资,一个月拖着一个月。你再看看你每天干的活,来气不?

企业发不出来工资,打工人可以选择辞职、劳动仲裁,再不行还可以上法院打官司。可是,朝廷发不出工资,这帮川湖兵除了闹兵变,还能有什么办法呢?难道不干了,当逃兵,徒步走回家喝西北风吗?

当逃兵徒步走回家,都不说大明律怎么处理逃兵,光走,可能还没等走到山海关,就先饿死了。

这川湖兵一闹,宁远其他十三个营的士兵,也跟着起哄,闹了起来。

刚刚赴任的兵备副使郭广,因为与士兵们没有多少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