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煊州学院(2 / 3)

立煊州学院,邀请当时的名儒温子冉为院长,广邀自己的好友、学生来任教,开启了学院的辉煌,炎武帝国时代,历任十位院长,最辉煌时,弟子数千,出过两任宰辅,十几位州牧、将军。但随着千年王朝的腐朽,战乱逐渐四起,许多州牧不在听令中央的号令,纷纷自立,经过百年的纷争,形成了现在十国乱战的格局,而当时煊州学院作为帝国的代表,救帝国于乱世,终究在帝国崩塌后,引来了煊州州牧的清洗,整个煊州学院被查封,大量忠于帝国的师生被杀,剩余的学员被遣散,整个学院血流成河,当时的副院长就是吴老的爷爷,靠着几个灵武师带着几个老师的后人逃出了学院。”

“那是你爷爷用命换来了”,吴老突然插嘴道。

“也可以这么说,但我爷爷是院长,州牧不会让他活着离开的,但你爷爷背负的却更多更多。”甘老没有辩解,但紧锁的眉头让这位和蔼的老人也变得激动。“吴老带着学院仅剩的几位老师,逃亡到了树菇村,在这里,他们隐姓埋名,躲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吴老不愿学院就此断绝,便和村长约定,在后边山坡开垦一片林地作为学院的场地,而学院免费教村里的孩子,习文习武。经过五年的开荒,终于有了现在的学院,而吴院长不愿当新学院的院长,将院长之位传给了我的父亲,而院长、吴院长由于那次逃亡落下的旧伤,再加上常年的操劳,在门口写下校训便与世长辞。”说着便向西边的方向拜了拜。

“爷爷是解脱咯”。吴老也朝着西边拜了拜。

华思夏也有样学样的拜了拜。

“我父亲接手学院后,教村里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寒山城收养了一些孤儿,慢慢的让学院有个样子,并在城里开了一些产业,帮村里卖点特产,给城府衙门写写文书,维持书院的运转。随着时间的流逝,煊州独立,成为石国,下辖两州,定都煊城。由于北方物产匮乏,慢慢石国也趋于和平,这里远离都成,地处边境,慢慢的学院也就安顿下来,在寒山城也慢慢落稳了脚跟。但终究是帝国的学院,无法大张旗鼓的招生,环境和条件也限制了学院的人数,最主要的是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教学,所以学院始终在艰难的运营着。这就是学院目前的处境。”

华思夏虽然心中有很多的疑问,有十万个为什么,可还是耐着心继续的听着。

“学院没什么规矩,开设了政科、农桑科、药科、史科、乐科、棋科、书画科、武科、物科、杂科十科,当然,这是我们教设的,旁边是藏书阁,大部分是我爷爷和吴老的爷爷拼命运出来的,舍弃的先祖的灵位、金银玉珠换回来的,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拿你的玉牌去找三师姐拿钥匙。咱们学院自创始之初,就文武兼备,百家不拒,即肩负着安邦的职责又为帝国教化万民。等到你十六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到两科精修,你莫师哥就是精修药科一学,每年开春,他都要去寒山城坐诊,名声都超过我这个老头子咯。”随着莫老的讲解,学堂的气氛不再那么压抑,还带着点淡淡的喜悦。

“至于入院的规矩,你来了有一段时间了,也清楚,按时上课,无故旷课需要老师或者院长批准;藏书阁书只能抄录或拓印,不能带出;后山出十里为禁地,会遇到山中猛兽;下山需要提前打招呼,老师批准;学院下发的任务,按照积分,必须每年完成二十个积分,这是学院运转的保障,多余的积分可兑换银币。其他有疑问,就去问你莫师哥。”说完,甘老递给华思夏一张课表,便坐下喝起了茶,眼中还透着一丝狡黠。

华思夏期待的接过课表,便仔细看着,越看眉头越紧。

六月:

上旬一:早,武科;晚,武科。

上旬二:早,武科;晚,武科。

……

上旬十:早,武科;晚,武科。

中旬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