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赵楷赴前线(2 / 3)

宋千烈士一句“大宋的男儿血是滚烫的”,点燃了无数宋国军民心中的热血,宋国各基层征兵局连夜门口排起了长队,个别热血青年还在头上绑着“学习宋千,保家卫国”的血书。

其他各个基层的民众都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一腔热血,听说北国寒冷,河北西路中山府的妇女,一天一夜之间,赶制了一万双棉军鞋,支援抗金前线,被赵构誉为“英雄城”,自此,中山府阖府上下,都以“英雄城”自居。

赵楷突然接到赵构的命令,让自己赶赴咸平府。虽然没有说什么事情,但李总丞对自己说是皇帝陛下的十万火急军令,即刻启程。

对自己的九哥不仅仅是佩服,而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敬畏。以前朝堂之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赵楷曾找到李纲,寻找对策,但李纲以“稳定大局”为出发点,建议不要动作太大,毕竟只是舆论之势,你总得允许人家说话吧,况且这也是赵构当初定下的调子,咱俩最好不要唱反调,看看再说。

赵楷想想,还是李纲想的全面。这个时候,赵构在前方打仗,后面的确是稳定压倒一切。但谁想到赵构一记太极推手,以舆论对舆论,以攻对攻,把风气一下子扭转过来,倒是让他这个主官副丞有些汗颜。

不过,赵构出去这么些日子了,倒是有些想念。不知道皇后娘娘怎么得到了消息,委托内务部部长吴福,送过来好些东西,吃的、穿的、用的,满满一大车,都是皇后和各个妃子们的一点心意,还有孩子们的,赵楷一一造册登记,让吴福回复后宫诸位大家,说一定将心意带到。

临了,吴福偷偷将一封书信塞到赵楷手里,说这是皇后娘娘嘱咐,让赵副丞一定亲手交到官家手里。

赵楷心里一动,不露声色说道:“吴部长尽管放心,到了韩州,我亲自交付便是。”

想到这里,赵楷心里有些想法。皇后一般不会干预朝堂之事,但自打上次出了韩妃、刘妃一事,已经很少有人敢和皇后龇牙咧嘴了,笑话,皇后可是有调兵权的,皇宫警卫团和内务府内卫,可不是摆设?

这次皇后密信让自己转交,透露出一些端倪来。皇后的信件既没有走军邮,也没有走官邮,而是私下捎带,这可就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了。而且特意让吴福叮嘱自己,要亲自转交,这就意味着,信里面一定有一些私密重要的话和赵构讲,而这份信任给了自己。

反过来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政务上自忖没什么,整个宋国政令畅通,官场清明;军事上节节胜利,横扫大金;经济上,宋国已经连续三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尤其是西域各国已经连成一线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宋国经济重要的支撑;海上贸易通道的拓展,已经开辟了四条贸易路线,每年的海上贸易收入,占据了总量的三成到四成,可以说,现在宋国不差钱。

赵楷最不愿意想的就是赵构的家事,但赵构说道,自古皇家无小事,私事就是公事,公事也是私事。如果有可能,只有家务事,赵构的家务事,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立储。想到这里,赵楷心里一沉,还真怕是么来什么。

现在朝堂上,已经隐隐约约分成两派,皇后邢秉懿自然占据多数,长子嫡出,皇子赵坚有着无与伦比的先天条件。但赵构至今没有明确册封赵坚为太子,难免让有些人浮想联翩,况且潘妃之子赵强,天性聪颖,机敏有礼,倒比哥哥更讨人喜欢,赵构每次回家,也更多的在潘妃那里和小赵强嬉戏玩耍,已经有人开始揣度了。

赵楷夹在中间,不好说什么,但又想提醒赵构知道。李纲是赵坚的恩师,也是赵坚的力挺者之一,官职是政务总丞,实打实的文臣之首。自己是二子赵强的座师,从个人喜欢程度来说,和活泼好动、机灵乖巧的赵强更对脾气,但作为当朝郓王、赵氏宗室、政务第二副丞,他还是侧重赵坚的,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