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篇题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评论,引发宋国官场甚至民间的大讨论,加上陈东、赵鼎、邓肃等笔杆子,纷纷投稿引领主流,宋国上上下下,已经被这种忧患意识和战备意识所充斥,现在这个时候,谁要是妄谈天下和平,一定会遭到炮轰。
但赵构是需要不同的声音出现的,他指示赵子崧,只要不是反动言论、卖国之声,来自官场和民间的声音,尽管刊登。真理,是需要历经磨砺,才能折射光芒。
理顺好关系,统一了思想,行动才会有保障。前线和后方,必须高度统一才行。想当初,一代伟人曾就出兵半岛的问题展开大讨论,就是要统一军民思想,打出了半个世纪的安宁,赵构深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这次出兵济州岛,赵构将亲自带队,他要彻底一次性解决济州岛的问题,就要处理好和高丽乃至日本的关系,处理好了,这个钉子,就会稳稳当当地楔进去,这块跳板,必须确保稳妥。
现在,宋国已经按照赵构的第一个强国计划,在发力奋进。李纲的政务内阁空前的团结,有争议、有抗议、有异议,但不会掣肘节外生枝,这一点,是赵构特意叮嘱的,工作上有意见,可以敞开提,但一旦形成决议,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执行力这三个字,是赵构对李纲的政务内阁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赵构此行的目的,还有几件重要的使命。一是检查霹雳乙型(海军型)舰炮的实验情况,二是检验韩世忠的海军陆战队的实战化进程,最重要的是检验韩世忠的海军建设,能不能实现跨海域登陆战和远洋航行,韩世忠的盖伦飞剪船和宋国巡洋舰,就要经受实战的检验。
韩世忠的旗舰,叫做“山东号”,是一艘排水量达到五千料的巡洋舰,折合现代就是排水量在两千五百吨,这在古代,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所不同的是,这艘巨舰是钢木结构,主要部位,包有钢板,上下共有五层,底层是压舱,主要储存货物,上一层是生活舱,再上面两层是火力仓,两侧各安装二十四门十二磅舰炮,最上面一层,是指挥舱作战中心。
赵构将第一批海军学院的学生,都派给了韩世忠,也才能仅仅满足一个小型舰队军官的需求,好多炮手,都是从陆军抽调的,就连海军陆战队,虽然挂着海军两个字,但却是地地道道的陆军转行过来的,只不过当初筛选的时候,增加了一个一千五百米距离的海泳科目。
早在第一次布局的时候,赵构就让韩世忠着力打造海军。两次大型的战斗,基本上没有动用韩世忠的白虎军团,而是让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打造海军,至于投进去的钱,可就海了去了,光是复兴元年一年军费里,海军一家占了四成还多,弄得别的部队意见很大。但也没有用,赵构一言九鼎,百年海军,可不光是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人,所以,开办军队大量专科学校,也是烧钱的项目。
三年磨一剑,复兴二年八月初一,宋国海军第一舰队二十五艘战舰,在旗舰山东号巡洋舰的带领下,开出渤海湾军港,转向东南,直扑济州岛。
济州岛赭石村崔家大院,现在,已经是一座堡垒。
济州岛最大的三股势力,以海运为主的崔家崔百实,以盐业为主的李家李幕,和高丽王朝王家后裔济州郡郡判王颌。实际上,王颌才是这几个人背后的后台。
陈家秀的通达商行,所带来的商品,对本地的商业冲击,无疑是巨大的。王颌也曾派人前来商谈,无奈他并不是一种商业合作的模式来和陈家秀协商,而是完全用一种垄断吞并的地头蛇模式来“谈判”,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思路上去互补,本来应该形成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无奈王皓高估了自己,低估了陈家秀,更低估了陈家秀背后的通达商行的大老板,是宋国皇帝的十三姐。
商场如战场,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战场上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