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义军围燕京月余,金人派大军驰援,野战统率不力、各部互不统属,被昭义军于燕京城下大破之。
而后,昭义军势如破竹,攻占燕京,并开始攻略燕云十六州。
其实此时的燕云,早就已经习惯了异族的统治,大部分人对于齐朝并无归化之心。
但昭义军所到之处,军纪严明,对民众秋毫无犯,杀富豪、分田地,很快得到民众拥护。
而齐朝此时,则陷入严重的内乱之中。
秦会之将齐英宗软禁起来之后,并不敢贸然杀死,而是继续清理朝廷,对所有敢上疏弹劾的官员百般打压。
各地听闻秦会之有篡位的打算,纷纷起兵。但秦会之派出大军镇压。
虽然秦会之倒行逆施,但毕竟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控,中央禁军平叛之下,地方叛军独木难支,眼瞅着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平复。
如此一来,秦会之面临的局势再度稳定下来。
只等再有一两年时间,再让齐英宗慢慢病死,一切便顺理成章。
只是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占领了燕云的昭义军,竟然有了新的动作。
韩甫岳将军仍旧留下主力大军镇守燕云,而他自己,则是仅仅带了三万精兵,突然以勤王的名义,直扑齐朝京师。
秦会之调集重兵平叛,守卫本就空虚,而这一路上的守军要么是望风溃逃,要么是深感于昭义军的大义而坐视不理。
仅仅三万人的骑兵部队竟然在全然不考虑后勤辎重的情况下深入齐境,直逼京师。
……
“混账!
“三万人,仅仅三万人而已!
“我齐朝还有禁军数十万,怎么会让三万人长途奔袭,如入无人之境!
“难道我朝全都是一群乱臣贼子!
“韩甫岳……韩甫岳……”
朝堂上,秦会之破口大骂。
只是说到韩甫岳的时候,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却没能说出后续。
而朝堂上的众臣,全都是默不作声。
能说什么呢?
这些大臣基本上都是经过层层清洗之后留下来的。其中有许多,是与秦会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佞臣,即便不是秦会之的党羽,也都习惯了明哲保身和缄默。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也只能不发一言。
秦会之当然有理由如此暴怒,因为韩甫岳将军的突然出兵,让他本已做好的计划被全盘打乱。
本来他已经权倾朝野,将大权紧握于手中,而齐英宗比齐高宗更好拿捏,虽有法统,但毕竟一手造成了靖平之变,所以民间的声望并不算好。
而且,之前的夺位,虽然是秦会之暗中谋划,但在百姓看来,这明显是有齐英宗授意的成分,认为齐英宗勾结秦会之毒杀齐高宗,才是此事的真相。
而秦会之要再除掉这个背锅侠,本来会比直接废掉齐高宗要简单、顺利得多。
此时各地虽然叛乱四起,但假以时日,这些叛乱还是要被平定的。
而秦会之虽然此时还不敢公然杀害齐英宗,但越往后拖,时间越是站在他的这一方。
至于韩甫岳将军那里,秦会之觉得问题不大。
一来是因为韩甫岳将军正在打燕云,燕云的重要性,不论是对齐朝还是对金人来说都是一目了然的。
若是坚城久攻不克,金人的援兵赶到,昭义军就有覆灭的危险。当年齐朝太宗皇帝,就是输在这里。
虽说后来韩甫岳将军在野战中大败金人援兵,并趁势攻下燕云,但秦会之仍旧觉得北方是安稳的。
因为燕云早就已经脱离中原王朝太久了,当地的民心要恢复必须要有数代之功。而金人也不可能就这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