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齐平:小道范筑,请菩萨赐教!(六千字大章求订阅)(5 / 6)

可齐平上台,可不管这些,当即撕破了温文尔雅,一句“胡说八道”砸出来,引得群僧怒目。

倒是人群百姓,许多嗷嗷叫起来,一个个耳朵支棱起来,至于那些已经对禅宗教义深信不疑的民众,则面露怒容。

水月一愣,“呵”了一声:“范小友此话,却是武断了。”

齐平说道:“菩萨觉得不对?”

水月轻笑,竟是率先发问:

“自然不对。我且问你,范小友不信因果报应说,那这人世间,为何会有富贵贫贱之分?”

下方,骚乱的人群一下安静了许多,富贵贫贱,这是民众最切身体会的境遇之一。

尤其,此前六祖讲经,众人梦游前世,感触尤其深。

不同的人,生来贫贱各异,这也是禅宗“因果学说”的基本论据。

“爷爷……”云青儿听到这问题,扭头看向太傅,想要寻求解答。

她也对此颇为不解,心中是不信和尚那一套的,但除了因果之说,似乎的确没有答案。

“嘘。”云老先生抬手:“听他说。”

下一刻,在无数人注视下,就听齐平轻笑一声,忽而转身,抬手朝净觉寺内,探出的大梨树一指,侃侃而谈:

“人生便如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落,有的花瓣由于风拂帘帷而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

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

富家子弟就犹如留在茵席上之花瓣,贫苦百姓就如落于粪坑中之花瓣。贵贱虽有不同,但又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呢?”

此话一出,人群随着他的手,同时望向那寺中大树,此时,上方绽放梨花,有风起,花瓣纷落,通俗易懂。

“这……”

听到齐平的这个比喻,不少人都愣了下,陷入思考,旋即有人抚掌赞叹:

“妙哉。”

齐平的这个比喻,太好懂了,就算是完全没读过书,明过道理的人,也能听懂。

最妙的是,是将禅宗构造的因果联系,用一个实际的例子驳斥。

当然,禅宗也可以反驳,说风吹花瓣,各有不同,这也是因果,但这就陷入一个不可证的圈子了。

无法令人信服。

只是一次交锋,齐平的回答,就体现出水平了。

一个是虚无缥缈的讲述,一个是眼睛能看到,贩夫走卒也能理解的生动例子……无疑后者更明白,登时,禅宗众僧哑口无言。

……

台上。

水月目光一凝,莫名察觉到了压力,这“范筑”的辩论风格,与典藏截然不同。

更锋芒毕露,也更照顾“观众”,如果说,典藏长老更重说理,想要辩个明白,那“范筑”的目的,就从来不是争辩,而是力求让民众理解。

这个思路,就明显更高了一层。

念及此,水月并未继续就因果纠缠,而是再次反问:“哦?那依你之见,因果不存,那轮回也不存了?”

齐平坦然:

“当然。不过,小道今日在此,不想与菩萨辩论因果、轮回,盖因这二者,太过虚妄,你禅宗说得,我道门也说得,无法证实,亦难证伪,实在无趣。”

水月略诧异:“不谈因果轮回,那谈什么?”

“灵魂!”齐平说道:

“禅宗所谓因果、轮回,都有一个前提,便是凡人灵魂独存,才有转世轮回,可对?”

水月颔首:“自然,你有异议?”

齐平点头,朗声道:

“神魂轮回,是禅宗说法,而在我道门看来,却不然,大凡众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神存,形谢神灭,才是正理!”

神即形,形即神!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话语抛出,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