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少帅秘史(4 / 5)

重燃2001 老柳爱吃狗粮 3686 字 6个月前

郭伟?

因为其实五大少帅里面,只有郭伟和杨志远才是搞过计算机主业的。

诸立楠、赵灵欢是做投资的,而敬陪末座的程国栋是做地产的。

望着剑拔弩张的杨志远和郭伟两人,此时智传柳也只能苦笑。

他何尝不知道郭伟其实比杨志远更适合。

可惜啊!

终归郭伟和他不是一路人!

不过,此时的状况,显然又得郭伟来控盘了。

这不是纯粹的内战,而是内外结合的苦战。

杨志远的格局不足,战略眼光也不够。

“准备价格战吧!”结合着资料,给众人分析完因果的智传柳一锤定音。

“老师,请慎重!”郭伟一脸不忿的站了起来,旗帜鲜明的表达着反对意见。

智传柳不以为忤,示意他说下去,开会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

在这个时候多听听其他的意见,对形成最终的共识是有好处的。

“老师,我们幻想还没有走到需要打价格战这一步!

靠打价格战来抢市场、争用户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会被人认为是企业缺乏其他有效竞争优势的表现。

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价格竞争只能属于低水平的竞争,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这样便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幻想的自身形象。

而且价格竞争永远无法建立客户的忠诚度,不可能维持客户和企业的长期关系。

靠低价吸引来的客户关心的不是业务和服务,选择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价格。这样的客户极易游离,一旦出现更低的价格就会跳槽。

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获得新客户与保持现有用户相比,前者的成本是后者的数倍,不能维持现有客户将导致企业成本猛增。

而且在持续价格战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极易产生扭曲。

频繁的降价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敢轻举妄动,消费者对价格越加敏感,生怕自己过早购买以后价格会继续下降,助长消费者‘等价格降到谷底再买进’的待购心理。

这样一来,原有的现实购买力全部都变成了潜在的购买力,我认为此时的降价等于自己绐自己‘下套’,只会使我们的经营环境、行业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化。

……”

望着郭伟那正慷慨陈词的脸庞,智传柳有些神情恍惚。

1988年时,他制定了“海外拓展计划”,继而成立了明珠幻想。

在成立明珠幻想的筹备过程中,智传柳发现老同志都是技术研发人员,长于研究,但冲劲不足,急需吸纳新鲜血液扩充团队。

说干就干,幻想在《华国青年报》要闻版刊登招聘广告:“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创业。”

计划只需16人,应聘者却来了500多位,笔试之后留下280人,挑了120人参加面试,最终符合要求的还剩58人。

智传柳大手一挥:“都要了!”

25岁的孙红兵、同龄的郭伟、24岁的杨志远就这样进入了幻想……

当年他们都是那么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啊。

率先冒头的是孙红兵,面试孙红兵的陈恒六评价他:“小伙子很务实!思路很清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来虚的。”

另一个出类拔萃的是郭伟,当时刚刚拿到管理学硕士学位的郭伟进入公司后不久,便被智传柳发现了才华。

而华亭交大计算机系研究生出身的杨志远就没那么风光了,为公司起草一份代理IBM电脑的投标书,上手就搞砸了,报价比对手高了一倍。

于是乎,杨志远的工作前三年,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默默无闻……

郭伟从那时起,便和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