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课 文化专制下的沉闷(2 / 3)

界很压抑、很沉闷。

丛治辰:

我想谈两件大事,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软的。朱元璋本身是一个很多疑的人,鉴于元末宰相专权,他就把重大权力全都抓在自己的手里。在胡惟庸被搞掉后,从此就再没有设过宰相,而且不准后代子孙再设宰相。随之发展出一个庞大而残暴的行政统治系统,这又为我们后来的文化专制主义了政治制度上的保障,这是硬的方面。另一件是软的,乾隆皇帝在搜罗天下图书编《四库全书》时毁禁了一些书,所有明朝人写的关于满族、清朝的著作大多被毁掉。后来就连关于胡人的资料也大量被毁掉。这个行为虽然不流血,却摧残了文化的底线。

王安安:

我想提一下清对江南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的几次重大打击,这就是秋雨老师前面提到的科场案。第一次是顺治十四年,发生了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五闱弊案”,最后江南闱十六房主考全部斩立决,数十人被判死或贬徙宁古塔。众多德高望重的江南知识分子备受打击。

顺治十八年江宁巡抚朱国治诬陷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溧阳县“抗粮”不交者一万三千多人,要求朝廷严办。结果现任官降二级调用,士绅被黜籍者有一万多人,三千多人被捕。考中的进士、举人、生员都被罢免,斯文扫地,学校一空。

余秋雨:

我很高兴,你们接触这方面的材料不少。我希望大家对明、清两代的文化专制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巨大沼泽地。中国文化在近代和现代的悲哀,都与这个沼泽地有关。

我想告诉大家两点:第一,明、清两代的文化专制主义,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空前的。秦始皇虽然也有过“焚书坑儒”的事,但那毕竟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像明、清两代,构成了对文化人的整体重压和整体消解。第二,文化专制主义的最坏成果,是全社会对文化人的遭难已经习以为常,文人中揭发、告密、批判者异常活跃,并永远不会受到惩处。这种气氛,造成了文化创造势头的僵滞和终止,造成了文化人尊严的溃散,造成了中国文化自我卫护机制的失落。

这就像现代医学中所说的“免疫机制的败坏”,后果十分可怕。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最大病症,就在这里。直到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而文化滞后,主要原因也与此有关。

但是,中国文人还有一种危难中的坚守,中国文化还有一种抵制破坏的生命力。明、清两代仍然产生了不少文化成果,而且有不少还是前无古人的。

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来为明、清两代的文化成果投个票,看看在那五百年间哪些文化成果最值得我们年轻一代重视。为了节省时间,我昨天晚上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十一个项目列了出来,大家就在这中间投票,好不好?如果我遗漏了,你们也可以补充。

第一个文化成果,是在哲学上程朱理学的发扬,心学的创立。心学的创立者是王阳明;

第二,编撰了《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

第三,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特别是《红楼梦》;

第四,戏剧创作也不错,出现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昆曲延续了两百年;

第五,京剧产生;

第六,出现了李贽、徐渭、金圣叹、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具有奇特生命状态的文化人;

第七,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些具有启蒙倾向的思想家;

第八,出现了以考据为治学主干的乾嘉学派;

第九,出现了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第十,出现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实用性的科技著作;

第十一,通过传教士和其他途径,西方文明大规模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