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一下子就显得非常有张力。现在很多网络作家也会用这种方式,但都是些形容词,比如什么“冰冷的火焰”“凛冽的激情”之类,虽然不乏才华,但搞得很矫情。
余秋雨
当一个句子成为警句格言,在一个缺少哲学素养的国度里,就有一种近似于法律的职能。“士为知己者死”,这个逻辑建立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而慷慨赴死。但是,那些死亡很可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对方可以打扮成“知己者”让你去死。我们乡间的很多老人,往往用格言来面对一切事情。可以不懂法律,不讲公理,不看人情,只遵从格言。这是语句的力量,发挥得过头了,因此也产生了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