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 《史记》的叙事魅力(2 / 2)

不让全国的人传扬。上千年过去,我们再复述这件事的时候,看到在一个暴政集权下,没有办法与上层沟通的社会中,优孟这个人,以自己的聪颖、智慧以及正直,挽回了这件事。

余秋雨

喜剧美,是一个大概念,其中有一项叫滑稽。滑稽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荒诞的方式让人跳出惯性,然后破除更大的荒诞。人是容易沉迷的,因此需要唤醒。沉迷得浅的,可用悲剧来刺激;沉迷得深的,可以用喜剧来阻断。因为悲剧用的是和沉迷者同一逻辑,而喜剧用的则是另类逻辑。

魏然

《史记·赵世家》有“赵氏孤儿”的故事,核心情节叫“搜孤救孤”。说赵盾这家人触犯了赵王以及他的老对手屠岸贾,赵家就被杀掉了三百余口人,只留下一个孤儿。赵家的一个门客程婴,为保护这个孤儿,用自己亲生的孩子给调换了,还托付老朋友公孙杵臼去照顾这个孤儿。他们两人之间有个对话,是关于生与义孰轻孰重的选择。公孙杵臼选择了死,程婴忍辱负重,被全国视为出卖朋友的叛徒,然而保住了赵氏的血脉。这个故事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后来被伏尔泰发现,改编成一个欧洲的戏。这个故事有着强烈的震撼性,我认为所有说“中国没有悲剧”的人,都应该去看看这个故事。

余秋雨

司马迁的笔写到这段故事,居然悲得那么豪迈而纯粹。作为史学家,他不得不写出一个个具体的人名和官职;而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关注的是一批生命前仆后继的力度和造型。这种力度和造型是超时空的,因此,我在法国看到罗丹雕塑的一批义士为救全城而慷慨赴死的群像,立即想到了《赵氏孤儿》。我所著的《中国戏剧史》在写到这一段时,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由此可知,司马迁的叙述魅力,一是来自“以人为本”的写作路线;二是来自对喜剧美和悲剧美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