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3月,一天,鲁迅经内山完造的介绍,在内山书店接待了一位日本青年。这位日本青年叫增田涉,刚刚从日本来到中国上海。
增田涉早在念高中的时候,受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等人作品的影响,就渐渐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由上海内山书店购买了《太平广记》、《唐代丛书》、《今古奇观》、《聊斋志异》等中国小说,还同芥川龙之介通信,获取关于中国文学的指教。1926年4月,增田涉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从盐谷温教授学习中国小说史,从泷精一教授学习东方美术中国画。学习之余,还帮佐藤春夫翻译中国小说。1929年,增田涉大学毕业,继续从事翻译工作。前不久,在翻译工作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他决定西渡到中国上海游学考察一番,了解他所从事的中国文学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到上海以后,他带着佐藤春夫给内山完造的信来到内山书店,喜出望外地听内山完造说鲁迅是这里的常客,是内山完造的好朋友,碰上这个“巧运”岂能放过?从前,在学生时代,他就接触过鲁迅的小说,还参加过关于鲁迅作品的讨论会。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学习中国文学时,盐谷温教授的关于中国小说的讲义是被认为是权威的,可是,他见到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后,觉得它比老师的讲义更精深更博大,其中材料的丰富和体系的完整实在令人惊异。对于这样一位他一向衷心敬仰的中国的卓越作家和学者,现在有机会见到他向他学习,怎么能放过呢?增田涉请求内山完造帮他拜见鲁迅。内山完造对于本国朋友佐藤春夫介绍来的这位热爱中国文学的青年很信任,觉得他确实是诚心诚意的想跟鲁迅学习中国文学,便答应将他介绍给鲁迅。
增田涉原打算在上海住一个月,走马观花地对中国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考察一番就回国。现在有直接向鲁迅学习的好机会,他决定暂时在上海住下来,踏踏实实地向伟大的文学大师鲁迅学习,能够直接向学生时代就敬仰的著作家学习他最喜欢的《中国小说史略》真是千载难逢的事情。通过内山完造的介绍,增田涉立刻就成了鲁迅的学生和朋友。
从1931年4月起,增田涉作为中国文学导师鲁迅的走读生。最初的课堂是内山书店,最初的课本是《朝花夕拾》,鲁迅要让他“知道中国的生活风习及其气氛”。不久,课堂转移,从内山书店转移到鲁迅寓所。每天下午,增田涉准时来到鲁迅的寓所,鲁迅单独给他这一个学生讲《中国小说史略》课。师生二人分坐在桌子的两边,增田涉把自己上午自学的内容用日语复述出来,老师发现不对之处就当面指出令其改正。书中的字句和内容弄不明白的,他提出来请老师解说,鲁迅总是给予明确的回答,特别是有关内容方面的问题都给予详细的阐明。增田涉细心地将老师的回答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听讲和质疑的珍贵记录便成了他日后翻译这部小说史的重要资料。在讲习休息的时候,师生亲切地交谈个人的经历、当前文学界的动态或一些政治方面的事情。师生在一起度过三四个小时的时光。讲完了课,鲁迅还要留下这位单身生活的学生共进晚餐。有时,两人一起出去看电影,参观画展,还有时,两人一同走进啤酒屋。这样,连续讲习了三个月,不消说师生双方都是非常认真甚至相当紧张的,到7月17日下午讲习结束,师生双方同时松了一口气。
《中国小说史略》是主课,学完这门课之后,增田涉还在鲁迅的讲解和辅导下,学习了鲁迅的《呐喊》和《彷徨》两部著作。
鲁迅和增田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年年底,增田涉告辞回国,鲁迅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送增田涉君归国》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增田涉这次在上海跟鲁迅学习,是他个人生命史上最关键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