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3月18日,许广平早早起来,拿着昨晚抄完的《小说旧闻钞》急匆匆前往鲁迅寓所。她了解鲁迅的脾气,总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预定的工作。她来到鲁迅的住处,放下手抄稿,就连忙告辞。
“为什么这样匆促?”鲁迅问。
“今天,我们要去请愿!”
“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
许广平心里明白,这是先生在挽留她,作为学生不好执拗,只好留下来抄写。
上午10点多钟,许羡苏风风火火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先生,不好啦!在铁狮子胡同,段祺瑞命令卫队关起两扇铁门,用机关枪向请愿学生扫射,打死打伤很多人!”
许广平丢下笔就往回跑……
事情是这样的
时值冯玉祥国民军和张作霖奉系军阀作战期间,奉军失利,日本乘机介入,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被守军击退。日本竟然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列强,以维护《辛丑条约》为借口,于3月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发出通牒,要求中国单方面停止军事行动,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这种蛮横无理的侵略干涉,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五千余人在李大钊等人领导下,其中有北京大中院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强烈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会后,群众举行反帝示威游行并赴执请愿,要求拒绝通牒。游行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抗议帝国主义通牒、反对段祺瑞执屈服帝国主义无理要求的口号,浩浩荡荡走向铁狮子胡同执所在地。
群众队伍来到执门前,选派了几名代表,要求国务总理贾德耀接见,竟然遭到拒绝。于是,群众队伍只好向东行进,径直来到段祺瑞的公馆。突然,警笛骤然响起,段祺瑞卫队关起两扇铁门,竟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顿时血肉横飞,惨声不绝,鲜血满地,尸体纵横,一个最凶残最阴惨的人间地狱,打死群众四十七人,打伤一百五十余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
北京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在执前中弹,子弹从背部射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创伤,当时还没有死。张静淑同学急忙上前救助,中了四弹,当即倒在地上。杨德群同学又去救助,也中弹倒在地上,子弹从左肩入而穿胸偏右出。刘和珍还顽强地坐起来,一个士兵照她头部和胸部猛击了两棍,她壮烈牺牲。
第二天,刘和珍和杨德群两具尸体被抬回来,学生们激愤情绪达到了极点。鲁迅悲愤地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为了爱国,意在援助外交,徒手前去请愿,执竟然开枪射击这些手无寸铁的爱国青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无耻、更野蛮的行为,这是“孱头”们干的事。他们在欺侮中国人的洋大人面前,那奴才相毕露了。这样下去,中国的前途真叫人担忧。
然而,惨案发生后,研究系机关报《晨报》竟然刊出林学衡《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一文,诬蔑诽谤爱国青年是铤而走险,为奸人利用而自蹈“死地”。对于这样的论客的言论,鲁迅认为是“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的,他们的凶狠无心肝绝不亚于屠伯们,绝不可以等闲视之,于是,鲁迅写下一篇为死难青年仗义执言的文章《“死地”》,发表在3月30日《国民新报副刊》上。
为了避免手无寸铁的群众正面和敌人冲突,聚积力量以有限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胜利,因此,鲁迅是不主张请愿的。他说“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他深知反动派麻木,没有良心,和凶顽的敌人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何况是请愿,又是徒手。但是,既然已经和敌人对垒,那就是“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了。所以,在“三?一八”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