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孙伏园辞职(1 / 2)

鲁迅 鲁迅. 2206 字 2021-07-02

“我辞职了。可恶!”

孙伏园走进“老虎尾巴”和鲁迅见面后愤愤地说。这是鲁迅原已预料中的事。这是因为,有一位留学生刘勉己从欧洲回国,和《晨报》报馆有着很深的关系,刚刚担任《晨报》总编辑的职务,对《晨报副刊》刊登一些辛辣的文艺作品和批评时事的杂感论文很不满意并决定加以改革,鲁迅早已料定孙伏园在《晨报副刊》的椅子颇有不稳之势。不过,孙伏园主动提出辞职,倒是出乎鲁迅意料之外的。

“为什么呢?”鲁迅急于想知道孙伏园辞职的原因。

鲁迅追问,孙伏园只好说明这件事情的原委。事情是由鲁迅的一篇“打油诗”引起的。鲁迅针对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作了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给《晨报副刊》寄去。这篇诗的署名为“某生者”,孙伏园一看就知道是鲁迅写的,便很愉快地将这篇诗选用发排了。那天晚上,不知为什么,乘孙伏园外出的时候,刘勉己走进排字房,看了看副刊的校样,未征得孙伏园的同意,便将《我的失恋》稿子抽掉了。孙伏园知道此事后,就和这位新任总编辑争执起来,说总编辑剥夺了他的编辑权,愤怒之下辞职不干了。

鲁迅对于孙伏园因为他的一篇打油诗而打掉了饭碗深感抱歉,心上似乎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直到几天后,孙伏园提出要创办一个刊物,鲁迅的心才得到了宽慰。孙伏园创办刊物,鲁迅自然大力支持,并愿意为他竭力“呐喊”。孙伏园创办刊物,朋友们也都很支持,一方面,孙伏园可以有事情做,另一方面可以让原来给《晨报副刊》写文章的作者仍有地方发表文章,于是大家每人拿出一些钱来让孙伏园筹办。

创办刊物首先要有一个好刊名。孙伏园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选不定刊名。钱玄同提出来一个“高招”随意取过一本书来,将书本顺手翻开一页,用手指头猛然点下去,被手指头点到的那个词就作为刊名。就这样,点了几次,最后得到了刊名《语丝》。接下来便是选定撰稿人,有鲁迅、孙伏园、周作人、李小峰、钱玄同、、许钦文、刘半农、林语堂、俞平伯、章衣萍、章川岛、魏建功、顾颉刚、王品青、张定璜。由这16个人组成了“语丝社”。但是,坚持给《语丝》写稿的也不过五六个人。

1924年11月17日,在鲁迅的支持下,一个新文学团体“语丝社”在北京成立。由孙伏园主编的,语丝社创办发行的《语丝》周刊创刊号和读者见面了。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倾向基本是现实主义的。《语丝》周刊显示出一种特色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反帝反封建,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事物的旧事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周刊上有托尔斯泰、契柯夫、莫泊桑、高尔基等人的作品,有针砭时弊的杂文,也有讨论思想、礼俗、方块字改革等问题的论文。特别是,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因此,《语丝》杂志当时即成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重要文化教育阵地。《语丝》周刊陆续发表了鲁迅的许多杂文,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新文学的发展颇有影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一期比一期销量增加,由一千五百份到两千份,进而三千份、五千份直上升到八千份。

孙伏园从《晨报》辞职的事,很快就被《京报》总编邵飘萍知晓,于是,邵飘萍便聘请孙伏园为《京报》编辑《京报副刊》。当时的《京报》以消息灵通见长,在政界及广大读者中有很大影响。但由于学术内容较少而编排形式呆板,在广大青年学生当中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孙伏园上任以后就不同了,由于新文化内容增加而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报纸销量大幅度增长,使邵飘萍吃惊地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当时,经鲁迅介绍,荆有麟在《京报》做校对工作,于是,邵飘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