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任绍师校长(1 / 2)

鲁迅 鲁迅. 2161 字 2021-07-02

绍兴军都督王金发委任周树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并给办学经费二百元。周树人请范爱农来做教务长兼教员。周家与师范学校相距不到一里路,办公完毕之后,范爱农便径直走来找周树人聊天。他们谈的无非是批评那些“呆虫”的话,老太太在后房听了有时不免独自笑。直到夜晚十点多,范爱农才打了灯笼回学校去。他又做事又教书很勤快,周树人很佩服,但许多人不喜欢他。

范爱农之所以不受人喜欢甚至时而还受到社会欺压,其根源在于他性格和行为与中国社会势力和习惯格格不入,这一点早在他去日本留学时的行为就已经表现出来。那时候,一般到日本去留学的学生,大都选择那种入学后可以拿到官费、在校学习不难拿到毕业证、毕业后说起来资格很响亮的学校,而毕业后或回国后又容易找到较好的职业。可是,范爱农则不然,他却选择了一个私立的物理学校,不仅不容易升级和毕业,而且因为是私立的,没有大学、专门的字样,回国以后,资格就不及别的学校那么响亮,当然找职业也就很难。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做事的举动行为和中国的社会势利和习惯多么不相吻合。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事,在很势利的社会里谋生,是行不通很吃亏的。虽然他待人很好,但社会不欢迎他。他自己也觉得受到冷遇,脸面上总是冷冷的不高兴的样子,总是流露出一种渺视一切的目光。

范爱农头上还是戴着那顶毡帽,身上还是穿着那件布袍子,脚上穿着一双布底布面的鞋,像是一个卖渔人的样子。他到都督王金发那里,常常用手摸摸都督的光头,用钝滞的声音叫一声“啊,金发大哥!”这时,都督自然很窘,毕竟现在人家已经是绍兴军的都督,不是从前可以随便开玩笑的时候了。可见他为人处事行为十分缺乏检点。

一天,一个学生来找周树人,慷慨激昂地说“王金发他们还是不行,我们要办一种报纸来监督他们。发起人,我们想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陈子英,另一个是孙德清。为社会,我们知道先生是不会推却的。”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周树人答应了。

民国元年年初,1912年1月3日,《越铎日报》创刊了。这份报纸创刊伊始,便骂军人员,之后,便骂都督及其亲戚、同乡、姨太太。

《越铎日报》骂了十几天,就有消息传来,都督生气了,说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你们。听了这个消息,周树人的母亲可急坏了,叮嘱儿子不要再出去了。但是,周树人照常出去活动,而且写信去要办学经费,又取来了二百元。不过,王金发似乎有些怒意,传来命令说不要再来要了,没有了!

这时,范爱农得到消息说,所说的“诈缺并不是指学校经费而言,是指另有一笔给报馆的钱。原来,报纸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派人给报馆送了五百元,报馆的少年们研究之后把钱留下了,算王金发作为报馆的股东,但是股东不好是照样要挨骂的。

周树人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果然是真的。他略说了几句不该收王金发的钱的话,一名会计马上不高兴地质问“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周树人没有再说什么。明摆着,他如果再说下去的话,那些不懂世故的少年学生就会斥责他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做出牺牲。说不定明天还会在报纸上说周树人如何怕死,如何被王金发吓得发抖呢。

事有凑巧,正在此时,中华民国临时已在南京成立,蔡孑民任教育部长。许寿裳从南京来信,请周树人速往南京。范爱农也很赞成,但颇有些凄凉地说“这里住不得,你就快去吧!”

于是,周树人到都督府辞了职,准备起身到南京去。

绍兴军对学校本来就不重视,加之学生办报馆惹下一些事,周树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