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人性之四(1 / 2)

第八十八章、人性之四

一、人性的遗存存在

在这一章我们不过多的谈论人性的普遍存在,而只就人性的遗存的自然层面作以下探讨。

在命理学中有一种人事现象被命理学所证明,只是出于某些意图的原因与中医学一样不被西方人认可。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存在意识排斥的现象,通常在儿童发育到六岁左右这种现象就明显出现了,在儿童之间会出现互相排斥的意志存在,在命理学中叫五行生克的关系。

比如一个生于山头火命年的孩子,就非常排斥涧下水命年出生的孩子,并且与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生于山头火命年的男孩子,同样排斥与涧下水命年出生的女孩子,不愿与之过多接触,交朋友。这是社会学的命题,但是社会学的答案并不能让人产生深刻的记忆,而命理学得出的结论却让人印象深刻,原因是你如果是82年出生的人,当你看到一个84年出生的人时,你会有亲切感,愿意与之接触,但是当你见到一个86年出生的人时你就会无意的产生排斥心理,无意识间产生一种无名的抵触情绪。

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82年出生的人是大海水命,84年出生的人是海中金命,而86年出生的人却是炉中火命。以五行生克,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的道理。这三个年份出生的仨个人,82年出生的人与84年出生人的就非常容易做朋友,在两性关系上也很容易进入异性相吸的状态,但是如果让82年出生的人与86年出生的人做朋友,切入点就非常难找,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敌意会在他们之间出现,这是人性意志被自然规律(理性)左右的有力佐证。

这种情况与精神有关,说明意识潜在存在,并印证了灵魂与精神的确是遗存存在的自然现象。

一、哲学已死?<.威尔逊《论人的天性》中这样说:“我们怀着疑虑甚至畏惧不断回到这些问题上来。如果大脑是由上百亿细胞组成的机器,而精神可以解释为许多化学和电反应之和,人类的前景就是暗淡的——我们是一群生物,灵魂不能自由飞翔。如果人类进化根源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那么我们就不是上帝的造物,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中必然性的结果.…不管我们怎样用隐喻和想象来润饰这一悲凉的结论,它仍然作为上一世纪科学研究的哲学遗产横亘在我们眼前。”由此看来,用科学的尺度来衡量哲学的法码,哲学就落入了深渊,成为已死的学问。因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告诉我们人类不存在精神世界。

如果世界不存在精神世界,那么哲学就是谬误的。因为哲学的两大命题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且无论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都认同物质和精神同时存在,如果按照进化论“遗传变异和环境中必然性的结果”,人类就不存在意识形态精神,而只是亿万个细胞组织,只是物质存在。那么,《易》学就是正确的,而西方哲学就是荒谬的。

科学研究将哲学横亘在我们眼前,我们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人类进化学面前,哲学陷入了泥潭,而《易》学学说却迎来了一缕阳光。

如此以来,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理学家都愕然横亘在科学家与生物学家面前,不知道是前进还是后退了。

黑格尔也说,人类最终还是要通过数据来寻找物质结构的自然规律性,回归理性的自然法则。这说明哲学家们并非不知道哲学存在陷入泥潭的窘境,而是心知唯心论遇到理论根源性的挑战、质疑,却无法合理的解释哲学根基。但是,为什么哲学家们还是信心百倍的坚守灵魂与精神存在呢?

因为哲学是研究“无+”的概念、形式和范畴的学问,哲学的根基就建筑在“虚无”和”实体”之上,这种概念、形式和范畴类似于《易》学的太极状态,所以哲学和《易》学有同源关系,《易》学以“太极”表述宇宙存在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