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自我意识是人性的核心(2 / 2)

就是“穷天理,灭人欲”,人人都要克制自我意志,战胜自我私欲,成为一个践行礼仪制度,处处守规矩的人。这就把主观思维和肯定思维推上了极端。他认为“礼”如树木的年轮是内有节,外有纹的天理,是已经既定的规矩,人人必须反复认识,在脑海中达成既定的事实,不得怀疑这是天理,并必须遵守。

朱熹这就把天命论和天理论推上了极端。

朱熹不但没有将思维方法推进到客观思维和辨证思维的界面,反而加固了直观思维和肯定思维的认知界面,让二元思维更加顽固了。

如果要保留、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就必须以批判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文化,以如孔子所言“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里的“克己”并非朱熹所言的克制自私自欲,而是克服直观思维方法下的浅薄认知,反复认知已有的存在。因为已经即成的事实必有其合理存在性,所以合理存在的既定规矩就必须接受,并且要反复认识,达成一日自省我身,重复思考已经存在的礼仪道德,反复比对已经存在的存在,反复思考已经“有”我的我,将思维站上客位思考的高台,三思而后行,这样必然会得到天下归于秩序的文明社会!

因此,所有的人伦秩序,法纪纲常皆要从客观思维和辨证思维的高度来制定,让人人尽力发挥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正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的本能体现。如果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没有“自我意识”,那么,还能够达到天下人人上下间爱的社会标准吗?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