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泽做为范雎老友,对于范雎很是熟悉,是他提议范雎功成身退,也是他接任了范雎的相位,因此说道。
世人都道范雎心眼小,实际上范雎属于睚眦必报、恩怨分明之人,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典型。
他为报仇入秦,说服秦王,而秦王也为他报私仇不惜发动兵戈,而他有权之后,也是散家财回报昔日帮助过他的人。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李斯也再次开口。
听罢这些之后,嬴政微微颔首,“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弱六国枝干,攻人攻心攻地并重,瓦解六国合纵,以栈道贯通蜀汉,加强对巴蜀之地的掌控,且广开言路,功勋卓绝。”
嬴政表示认同。
他灭六国之方针便是按照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略,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理论基础。
而且其广开言路,曾不顾昭襄王的意见,也力邀儒家荀况入秦,让其为秦国提出建议,可见其眼光之长远。
而荀况入秦之后,确实也让荀子大开眼界。
在荀子眼中,秦国并非是那种蒙昧的,边缘的,落后的,粗鄙的,反而秦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对荀子感触很深,甚至荀子后来所著述的到秦国观政的文章,提出了“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这显然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观点启蒙。
同时荀子也对范雎治国有方的一种肯定。
而李斯只所以如此举荐范睢,也是因为从其师书中看到,也因此入秦。
随着范雎之名定下。
现在已经五人定下,一人待定。
分别是:商君、武信君(张仪)、严君(樗里疾)、武安君(白起)、应侯(范睢)五人以及待定的司马错。
相较这几人,司马错确实有些不够看了。
毕竟平定巴蜀也非司马错一人之功,还有着张仪等人一同入蜀。
不过这六人已经足以。
但是王绾却是突然说道:“不知文信侯是属六世,还是之后……”
这个问题一出,殿内一片沉寂。
吕不韦辅佐庄襄王登基为王,如今嬴政能成为秦王,那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秦王,而他的父亲能成为秦王,则是因为吕不韦出谋划策,这才有几乎成为秦王。
因此吕不韦的功绩自然不用说,因为没有吕不韦的辅佐,说不定嬴异人便还只是一个普通不受待见地公子,那样始皇帝也成为不了秦王以及现在的始皇帝。
加上吕不韦辅佐庄襄王与始皇帝两代,先后十五年为相,其在位时让秦国变得富庶,攻灭东周,同时还让工匠在自己所造的兵械上留名,如此若有差错可直接按名拿人等等一系列举措。
如今虽然还乡,但不可不提。
对此硬着也忍不住皱眉。
许久之后,众人也讨论不出一个分明,嬴政只好留中,让其暂搁,先议后面的。
王翦、王贲自是立即被提名。
毕竟两人功劳巨大,也是唯二获得最高勋章者。
对此嬴政只是点头,没有多说,众人也不知嬴政的真实想法,只能继续试探提名。
王绾毕竟是当今丞相,也被提及,不过王绾立即否决。
还有人提议韩非、李斯,毕竟皇帝对这两人极为信任与重用,还有人提尉缭,毕竟尉缭指定了大方面的灭国策略,也有功劳。
尉缭三人也一起拒绝。
非是不愿,而是忐忑,死者好议,生者难啊!
最终嬴政决定将吕不韦归入现下六人,先定吕不韦、王翦、王贲三人,其余者以后再议。
到了这里天色也逐渐昏暗,嬴政也随之下朝。
一天的大朝,不止官吏劳累无比,即便是以嬴政的经历也感到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