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次日,天蒙蒙亮,王继忠就起来了,叫来去了河对岸两次的侍卫,拿出一封信,让他给王继英送过去。
侍卫拿着信走了。康延欣打来洗嗽的热水,王继忠匆匆地洗嗽毕,康延欣已经热好稀饭,端过来了。
“今天只有一点稀饭,将就吃一点吧。”康延欣将稀饭塞进王继忠手里,一副抱歉,难过的样子。
王继忠喝了两口,抬头见康延欣坐在他的旁边,说“你怎么不吃?”
康延欣说“我等一会儿吃,我又不急着上朝。”
王继忠说“是不是没吃的了?来,拿碗来。”
康延欣坐着不动,说“哎,你快吃吧,罐子了还有,多着呢。”
王继忠放下碗,站起来,说“我上朝去了。”
康延欣说“好好好,我盛出来你看,看我有没有说假话。”
康延欣说罢,起身朝后面走去,并说“你吃呀,吃了,好早点上朝。”
王继忠见康延欣端碗出来,只见她碗里满满的一碗清水,几粒米沉在碗底。
康延欣看了王继忠一眼,说“我一会儿要到皇太后那儿去的,她那里有好多吃的。”
王继忠说“你别说了,皇太后这几天也在喝稀饭了。”
康延欣低声说“是的,皇太后这几天都没吃好,一天只吃两顿,前天想吃胡饼,我洗了几条装面粉的袋子,才勉强做了一个胡饼,皇太后吃得可香了。”
康延欣说罢,眼泪汪汪的。王继忠将剩余的稀饭倒进康延欣的碗里,说“现在,粮草不继,将士们都在忍饥挨饿,我们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
康延欣说“所以,你都急得睡不着觉?”
王继忠说“我只希望早点结束战争,早点回家。”
王继忠说罢,低头出了穹庐,朝大帐走去。
大帐外已经聚集了好多人,那里有一个小帐篷,专门用以大臣们等候上朝时息歇的。里面生了两盆炭火,红彤彤的,帐篷里十分热乎。
高正和韩杞早到了,二人低声说着什么,看样子,有过争吵,但现在好了,只是余烬未灭,看见王继忠走进来。
高正说“王大人,你来的早呀,正好我有事要请教你。”
王继忠笑道“高大人说哪里话,有什么话就直说。”
高正说“昨天,宋国皇帝上了城楼,宋军都欢呼雀跃,很是振奋,我以为和谈没戏了,你以为他还会不会和谈?”
王继忠看了看韩杞说“这么说,韩大人是不是觉得还会和谈?”
韩杞说“我觉得应该看皇上是不是真想和谈?”
这时,耶律课里说“韩大人这是什么话?什么叫皇上真心和谈,难道让皇上求着他们和谈不成。”
韩杞说“我没有这个意思。”
耶律课里说“那你是什么意思?”
韩杞一时无法解释。
王继忠连忙说“指挥使大人觉得应该不应该和谈?”
仗打到这个份上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契丹军处境艰难,再打下去,只怕有倾覆之险。
耶律课里的脸红了,求和从他嘴里说出来,无异于打他的耳光,耶律课里没说什么,走到一边去了。
韩杞说“王大人,我觉得和谈还有希望。”
王继忠说“何以见得?”
韩杞说“究竟凭什么?我也说不清,只觉得和谈对两国有好处,对天下百姓有好处,为什么不和谈呢?”
高正笑起来,捂着肚子,看着韩杞。
韩杞说“高大人别发笑,这有什么好笑的。”
高正说“你说的就是几岁孩子说的话,所谓得势不饶人,现在,我们处境艰难,宋军士气高涨,他们能饶过我们吗?”
耶律老君奴说“我不要他们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