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忠说“臣觉得此时,他正想着怎么离开澶州。”
韩德昌笑道“臣也觉得是这样。”
萧绰说“这可不行,他走了,事情就不好办了。”
韩德昌说“所以,太后没有再攻打北城。”
萧绰说“是啊,万一吓跑了赵恒,怎么办?谁跟朕签订和约?”
王继忠说“太后放心,宋国皇帝是走不了的。”
韩德昌说“那是没把他逼急,走投无路了,他还不会跑?”
王继忠说“即使他想跑,寇准和一帮大臣也不会让他走。”
萧绰说“寇准接下来会怎么办?”
王继忠说“一定会想办法让他们的皇帝到北城来。”
萧绰说“他要让赵恒来北城?”
王继忠说“寇准一定会这样做的,只有皇帝来到北城,才能激励将士,鼓舞士气。”
萧绰说“是啊,打仗就是靠一股士气,我们今天能够取得胜利,也是靠这股士气。”
韩德昌说“这都是这几天太后调教的好,短短几天就把一支萎靡的军队变得坚强起来。”
萧绰笑道“想不到大丞相也会溜须拍马,尽说好话了。”
王继忠说“大丞相说的没错,那几天,臣是很担心的。”
萧绰笑着说“好了,你也别说好听的,你就说说赵恒这回会不会派人来和谈?”
王继忠说“他是想和谈的,可是,寇准恐怕不同意。”
韩德昌说“他能左右赵恒?”
韩德昌说罢,看了萧绰一眼。
王继忠说“宋国皇帝虽说是一国之主,可以做出决定,但臣子的话他也不能不听,那样他就会被指责为专横独断,不纳忠言,就不是一个明君了,中原皇帝都想把自己打扮成明君的模样,所以,大臣的话他们还是要听的。所谓,文臣死谏,武将死战,做皇帝的压力也很大呀。”
萧绰说“如何才能让寇准同意和谈?”
王继忠说“寇准刚正不阿,要想让他同意和谈,恐怕很难,不过,他得罪过不少人,我们可以让这些人帮忙。”
萧绰笑道“继忠果然有办法。”
韩德昌说“王继忠你这么做是在帮谁?”
王继忠说“大丞相,你说我在帮谁?”
萧绰说“王继忠是在帮天下苍生。”
王继忠说“臣不想打仗,如果和约不签,天下就不会安宁,所以,臣宁可背上骂名,也要让和约达成。”
萧绰说“好吧,这事你去办吧。”
王继忠说“臣想跟太后借两件东西。”
萧绰看了看王继忠,带他来到一间库房里,对他说“你进去吧,看中什么就拿什么。”
王继忠从库房里抱出两件东西,萧绰见了,笑道“你还挺有眼光的。”
王继忠说“请太后忍痛可爱吧。”
萧绰挥挥手说“去吧。”
王继忠回到穹庐里,康延欣高兴地走过来,笑着说“怎么?皇太后又说你了?”
王继忠摇摇头,没说话,走到案台后面,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着什么东西。写好后叠整齐了,叫来一个侍卫,说“你从这里往东走三十里,那里有个杨柳渡口,有一个姓杨的船工,你找到他,让他把你渡过河去,然后,去澶州,找到这个人(王继忠指着纸上写的人名),把这两件东西交给他,还有把这封信交给王继英。”
侍卫拿着信和一个包裹准备离开。
王继忠说“等等,你准备怎么对那人说?”
侍卫摇了摇头,王继忠便低声地对侍卫说了一遍。侍卫一边听,一边点着头。
王继忠拿出一根烟棒,说“你到了杨柳渡口,将这个点燃,船工会来接你的。”
侍卫揣了烟棒走了。
康延欣说“继忠,你让他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