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隆看了看,忙说“不好,快放火箭。”
可是来不及了,契丹军已经抱着柴草跑进宋军阵地,被火箭射中的契丹军士,怀里的柴草已经被点燃了,犹自抱着烈火跑过来。契丹人也发射火箭,霎时,柴草被点燃,又被北风吹拂,烈焰腾空,浓烟弥漫,宋军阵地顿时被浓烟覆盖,军士们都被呛得泪流,咳嗽,甚至窒息。
契丹军乘势进攻杀入宋军阵中,宋军被浓烟所迷,睁不开眼睛,成契丹军的刀下之鬼。宋军阵势顿时大乱,宋军四散而逃,但也只是变成了契丹人箭下的猎物。
这时,赵恒正欲走出行宫,王应昌给他披上了大氅,一乘步舆停放在行宫门口,十几个精壮的大汉站在步舆的两侧,百官们在宫门前等候着。
王应昌扶着赵恒走出宫门,高琼上前迎着,见了王应昌,四只眼睛对视了一下。百官们恭迎赵恒登舆。
忽然,一阵激烈的战鼓声传来。赵恒吃了一惊,问“何处传来的战鼓声?”
高琼说“没有呀,没有战鼓声呀?陛下是不是听错了?”
赵恒凝神听了一会儿,说“这分明就是战鼓声,从河对面传来的战鼓声,太尉,怎么没听到?”
高琼说“臣老了,耳朵聋了,真没听到战鼓声,即便有战鼓声也不是稀奇,契丹人在操练呢,不要管它,皇上还是巡河去,来扶着皇上。”
王应昌走到赵恒的身边。赵恒侧耳倾听,神色慌张地说“不,契丹军在攻城了,他们来了。”
高琼说“陛下听错了,这哪里有契丹军攻城,他们在演习呢。”
赵恒说“看来太尉真是老了,朕都听到了喊杀声了。”
赵恒惊惶地看着河的对岸,双手微微地发抖。
王继英说“皇上,战场在河的对岸,契丹人过不了黄河,皇上还是去巡查河防吧。”
正说着,滚滚浓烟腾空而起,吹过南城来了,烟雾迷蒙,天色晦暗。
赵恒吸了一口烟尘,呛得剧烈地咳嗽起来,便什么也不顾了,跑进行宫里去了。
高琼望着赵恒的背影,不禁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北城的战报很快送到行宫,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宋军死伤非常严重,已经丢失了很多阵地。昨晚夺回来的羊观,盐堆,凫雁三处阵地,又被契丹军夺去了,全体将士都战死了。
赵恒看罢,惊呆了,庆幸自己没有到北城去。奏折里说战斗还在继续,契丹人趁着北风放火,我军被烟雾所迷,睁不开眼睛,死伤惨重。不过契丹军也伤亡甚重,沟壕里填满了他们的尸体。
赵恒心惊胆战,耳畔响起激烈的战鼓声和喊杀声,他仿佛看到矢石交加的场面,军士们一个个地倒在血泊之中。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赵恒不寒而栗,他裹紧大氅,呆坐在火炉前,面色铁青,嘴唇微微颤抖着,惊骇地张开大眼睛,紧张的四处看着,显得无助而迷茫。
直到午后,战鼓声才停息下来。赵恒如同遇赦的囚徒,松了一口气,命令王应昌出去看看。
不一会儿,王应昌带着几个人回来。
赵恒差一点没认出这几个来,他们每个人脸上都被烟火熏得黢黑,头发蓬乱,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赵恒仔细地看了看,发现他们是李继隆,石保吉和寇准。
赵恒见了寇准,惊问“寇卿家,你也上去了?”
寇准笑道“臣没有,臣不过被烟熏了一下,还好没变成熏肉。”
赵恒问“北城的战况如何?”
李继隆连忙跪下来,说“臣无能,北城外面的城堡都被契丹人占去了。”
赵恒吃了一惊,紧张地问“那北城呢,北城守住没有?”
石保吉说“北城还在我们手里。”
赵恒松了一口气,说“北城在,就好,告诉将士们,一定要守住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