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兵败的消息,让他震惊。本来这一路走来,他走得战战兢兢的。昨天听到王屿击退契丹军的消息,让他很受振奋,心想契丹军真如寇准他们说的,是强弩之末了。这正是打败他们的好时机。赵恒因此还做好了亲自披挂上阵的准备,像太祖、太宗一样,纵马驰骋,挽弓射箭。飒爽英姿也是他向往的,若果真是那样,他的形象就会立刻高大起来,甚至超过他的伯父,父亲,比肩汉武、唐宗,他做了一个好梦。
但是一觉还未醒来,他的美梦就被粉碎了。德清军全军覆没,天雄军损失惨重,大名府岌岌可危。大名府若是丢失,契丹人必会乘势而来,谁还可以抵挡?
赵恒只觉得心惊肉跳,呆呆地坐着,一直坐到天亮。
侍者来给赵恒盥洗,梳妆的时候,他就像一个木偶,任人摆布,一心只想着如何离开这里,离前线远远地。
他后悔离开汴梁到这里来,后悔没有听从王钦若、陈尧叟的话,把都城迁到建业、成都去。
“现在,也不晚呀,趁现在契丹人还没过河,赶快走吧,否则,就真的来不及了。”这个声音不停地在赵恒的耳边响起。
是的,现在走,也许还来得及。赵恒这样想着。
他眼前不时地出现震塌的房子,划过天空的流星,熊熊燃烧的大火,还有明德皇太后的死,最后是契丹人的铁蹄,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他,似乎要将他卷进无底的深渊里。
“不,一定要离开这里,一刻也不能停留。”一年来种种不祥之兆,反复地蹂躏着他,让他惊骇,痛苦,绝望。
景德元年,竟是这样一个天灾之年,这一年,赵恒几乎没有听到一件好的消息,有的是地震、洪灾、日食、流星、造反、入侵、城毁人亡,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光汴梁就涌进了几十万逃难的老百姓,为这些逃亡的百姓,他曾头痛了好一阵子,搭建避乱所,建立粥棚,设立养济院。
然而,自己所做的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想起来自己连一个老百姓都不如,灾难来了,老百姓还可以躲避,而自己必须挺身而出,迎着刀枪剑戟亲征。
想到这里,赵恒不禁苦笑。他又仿佛看到了寇准的那张脸,四四方方的,挺直的鼻梁,一双凛然直透人心的眼睛,还有一张桀骜不驯的大嘴巴,所有的这些都让赵恒脊背冒着寒气。他一眼就能看出他心里的一切,然后,轻蔑地用他那张大嘴巴把他的异想天开搅得天翻地覆,让他的想法轰然倒塌,一文不值。
洗嗽完毕,王应昌走来,说“高大人来请示出发的命令。”
赵恒看了看王应昌,说“不忙,去把大臣们都叫来。”
不久,众臣都来了,军帐里挤满了人。
赵恒说“众位卿家,昨夜,王旦给朕来了一个消息,朕听了很震惊,今天,大家议一议,接下来我们究竟该怎么办?王卿家,你把消息给大家说说。”
王旦便把德清军全军覆没和天雄军受损的消息说了一遍。众臣听了无不惊骇,半晌,军帐里鸦雀无声,一片沉寂。
谏议大夫陈尧咨说“前者,臣兄曾言,请皇上迁都成都,不知皇上考虑得怎么样了?”
陈尧咨的话一出口,立即引来一片议论之声,嘈嘈切切,嗡嗡嘤嘤,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差一点把营帐掀开了。
没等赵恒开口,寇准便厉声说“臣请皇上立斩这祸国殃民的逆贼。”
陈尧咨说“寇大人不要胡说,谁祸国殃民了,我只是为皇上着想,不想让皇上冒风险。”
王继英说“你这不是为皇上着想,是在为你自己着想,因为你是蜀人,所以,你就劝皇上迁都成都,皇上现在正在亲征路上,你却鼓动皇上逃跑,你到底是什么居心?”
王继英的话,立即引来众人的附和,纷纷以异样的眼光看着陈尧咨。
陈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