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蓬勃发展的医学院(1 / 3)

教育

养老

医疗

这是后世的三座大山。

或者可以准确的说,只要有人类,那么这便是一直都有的三座大山。

古代也是通过教育出人才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可是皇帝说的。

古代也有养老的忧虑和担心。

“养儿防老”,这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吗?

医疗就更不用说了。

只要有选择,谁也不想病死,谁也不想太早的死。

好的医生在哪个时代都是稀缺资源,都是价高者得。

所以生活在现代的人不要感到压力很大,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的。

生活在新中华,已经是恒古至今最为幸福的时代了,你们该感到幸福才对。

不然你想一想,要是换在漂亮国,一天就有145万人感染,你敢信?

纵然是这个国家还有很多不足,但就凭借着它愿意为了人民背负巨大的压力,就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期待。

说回眼前来。

大康医学院是建立在内城的一处宅院。

这里曾经是一位开国公爵的住所,有四进四出的规模,稍微有点逾越,但也不伤大雅。

不过在很多年以前,这位公爵的后人败落之后,房子便被皇室买了下来。

原本是准备赐予给宗室子弟的,但因为那位公爵的后人们,集体被他们走投无路的家主给毒死了,死了满满一个院子的人,还引发了不少的鬼故事传说,所以这房子便一直空闲了下来。

柳铭淇在策划医学院的时候,便让景和帝把这处宅院借给了医学院作为教学总部。

于是大康医学院便这么挂牌成立了。

第一批的学徒们只有一百人,一共分为三个班,其中甲班的三十人是柳铭淇从京城的各个药铺和诊所挖来的年轻人,有着至少八年以上的医学经验,且年龄不超过二十岁。

虽然这些医学常识非常的浅薄,但总比乙班和丙班那些十五岁的学童们要好太多了,这些学童们充其量就只有年的学字经历。

其实最好的学生应该是从七八岁开始培养的好,但为了尽快的出效果,第一批的学生才选中了二十岁的半成品。

按照从前的规矩,他们本身就有医学常识,在药材常理上面已经可以出师了,仅仅差下一步的跟堂听诊学习。

但柳铭淇却改变了这个历程。

他把现代医学的那些学习流程全部写了出来,说明了想要有好的成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系统知识累积。

准确的说,便是兼听则明。

并不是说你学习了一个老师的知识,就可以开摊看病了。

这样的大部分结果,只能是再出现一个和他老师差不多的医生,还因为一代又一代的“藏一点秘技”的心思,而渐渐的灭绝掉传承。

倘若是这个学生学习了好几个老师的医学常识,那么他自己就能在几个老师的传授之中,去琢磨出一些不同的东西,哪怕是有老师隐藏了绝技,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接下来,便是至少三年时间的随堂听诊。

这一个步骤不能少,它会让学生们通过观摩老师和病人们的交流、判断等等,有一个初步的实战经验。

再接下来,便是让他们去五湖四海游历。

一边去名山大川查看熟悉各种药物,一边去医治各种病人、和当地的名医们交流。

如此的五年之后,这些人才有资格正式的成为一个医生。

算下来,基本上每个人出师的年龄,都是在二十七八岁上下。

这个年龄稍微有些大,比别人挣钱晚了,但之后的至少四十年时间,他们就会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