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4)

迟人归 榎晨 4295 字 2021-01-03

弘玺培养势力。可是父亲及一干太医即使费尽心血,怕是也再难熬几年了!

退一步,倒不说年龄就是身世也不成。那李妃是何出身?她父亲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罢了,不成大器且眼界极小,便是自己父亲这官也比他大的多呢。再怎么培养,后面的局势还是皇后得力。

这李妃也是个不聪明的,怎么看不透,敢争那皇位啊!是她小县令出身之人所能争了吗?

女儿在宫为妃,凡是眼界稍大一点的都谋官。不为自己想也该为女儿想想,他爹倒好,只肯做个小县令便满足了。现在她女儿在宫里蹦跶,皇上没了,倒是她们一家子说不定命都没了。

如今李妃还可以仗着老皇帝还在也做做繁华梦,赵槿芜倒是觉得她实在太傻。皇帝纵然给她安排了不少,可是比起有个丞相的爹的皇后还是胜算太小。

那萧皇后家当初为了皇上坐稳江山可以立了不少功。父亲萧敬是何人?皇上当年打江上萧敬可是两次救了皇上的命。

虽说他几个孩子不争气,可凭借着早年地战功官位也是在睿之哥哥之上。

宋家有睿之,瑾之两子,再加上早年也跟着皇帝打江山才有了和萧家一般的地位。

但平时宋家见了萧家都会客客气气的,要不是萧家独子萧墨是个不成器的,或者和他那皇后姐姐换换,那不还得在京城一手遮天。

宫里丽嫔的儿子齐弘言一直养在皇后名下,本来是辅佐太子,但出了这事只能推他上前。但可能是他因他野心大还是其他原因,皇后推了一段时间便不了而之,转头不再培养。

再说那前太子齐弘逸之子齐亦琰如今都八岁了,在皇后悉心教导下十分聪颖。看着太子没希望,便暗自培养。

想那皇上早年战功起身,把身边信得过的人都给了李妃,可能李妃也是个厉害人物,只是有些看不透,还是太傻。

即使齐弘逸做不成皇帝,皇后也是要留着给自己的孙子,断然是不会让她儿子坐上皇子之位的,为此朝堂暗涌。

皇上压制着不立太子一边为稳住皇后,不让让齐妃培养势力。另一边慢慢等齐弘玺长大继承皇位。

皇上的棋下的不错,再给齐妃多点时间培养朝中势力这齐弘悦倒还真有可能坐稳着皇位。只是皇上怕是时日不多了。

一旦皇上驾崩,皇后就不用顾念太多,绝对可以压下李妃。毕竟一只是展翅的雄鹰,一只是未成年的幼鹰。幼鹰太小,失了保护罩。

其实为了黎民百姓,皇上不该这么折腾。把好好的皇子给折腾断了腿,没有了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早早立个太子,稳定局势。

夏国黎民受战火迫害,急切想要稳定生活。阿芜倒是觉得虽然最后皇位倒可能是齐亦琰倒,毕竟他是很聪颖的,宰相定会全力支持,朝堂稳定。

至于齐弘玺没希望,母妃早死,家族亲人又没有,还被占卜出是不祥之兆遭到皇上厌恶。

后来他小小年纪竟然顶撞了皇上,还对皇上舞剑,要不是他娘家祖父是高人,与当朝的几位翰林学士是旧识,那他早被皇上赐死了。

如今被贬到南疆驻守,立召此生不复见,连每年的朝拜都免了。也是可怜的,被排挤到外,连他的消息都不让打探。

朝堂之事本就千变万化,听父亲说朝里都是见风使舵的人,如此一来倒是丞相一家独揽朝堂。

不过再怎么说丞相也不会做出那等篡权夺位之举,皇上糊涂可却紧紧握着一部分兵权不放手,让齐妃带着一干势力慢慢培养。

丞相眼界还是大的,与妇人不同,为稳定朝廷也不会强行追究,不落谋权篡位之名。等皇上一逝,一切便名正言顺了。

可是倘若皇上真不顾大局非要交给齐弘悦事情便不一样了,李妃定会把那点兵权不知死活的乱用,将朝局搅的不堪。那岂不是李妃与丞相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