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反向推进光线在刺向球面的瞬间,被女娲号的力场弯曲整合。在女娲号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女娲号为中心,以战舰编队为半径的稳固球状结构。
每个战舰,都是球体的一个系结点,从时空三维建模图看去,球面的时空也随着战舰能量的加注开始向着战舰内部扭曲。形成了1万个小型喇叭口。
卫然默数着时间,战舰以默契的速度匀速加能推进,女娲号迎合调整,1万个喇叭广口也继续扩张、连接、合并。
最终,战舰与女娲号被一股无形的力场拉扯成一个统一、稳固的整体。
“如果力场一撤,这股被封装的时空扭曲便会如涟漪一般向外扩张。”卫然默念,但他还要完成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计算并控制力场撤出和恢复时间间隔,制造有规律的涟漪波长。
“各战舰注意,将你们力场控制器控制权全部移交给女娲号主计算机。”
这种精度要求超高的操作让卫然已经不能相信人工操控的一致性,稍稍平复了一下加速的心跳,卫然将控制程序导入主计算机,按下了开始按钮。
“扑通”一声振动,在所有的战舰之间同时触发。战时的力场防护,无论如何都无法比肩星际航行之时。第一波时空涟漪,从女娲号的发动机内核发出,经过1万条巨型战舰的放大、传递,成功的向着周边的星际空间传递。
三维时空建模之上,随着涟漪由中央向周边的荡开,所有战舰的力场防护无能幸免,时空建模之网,随着涟漪的经过,战舰周边原本悉数的空间网格随着扰动变密,虽然力场防护的存在,让这些涟漪在路过战舰之时在速度上产生了阻碍,在周边涟漪的干涉侵蚀之下,涟漪过后的时空网格产生了一瞬间前所未有的平整、通坦。卫然明白,涟漪攻击激发的成功的标志,战舰力场防护被击碎,控制力场的能力消失。
接下来,就是等待他们的第二波、第三波涟漪。
后续的涟漪,比之第一波攻击更为巨大、频繁,个体的力场防护,只能保证生命在遭受如此动荡的时候不至于撤碎、爆炸,而无法将某个个体从这片时空中剥离。
头晕目眩的人们,已经忘记了此刻正在征战,如同大海航行的船舶遭遇到了巨大的涌浪。舵机离手,只能随波逐流。
战舰的保护力场,也如同个体防护力场一般,只能保护战舰材料不被这种震荡击碎。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战损的舰只在这种剧烈的震荡之中解体。
早在作战之前,卫然便提前预估了卡蒙舰艇的尺寸。他合理控制的振动间隔,让振动的波长刚好大于舰艇的尺寸,每个舰艇,在一波刚平,一波又至的频率之中,摇摆的程度达到了最大。
这种剧烈的摇摆,是任何材料和力场都不足以支撑的强大震荡,3波攻击,已经让战损的舰只吃不消,好似在巨涌中航行的一叶扁舟,在涌尖到达底部中央之时,整个小舟被顶起,折断。
随后,第4波,第5波攻击,没有舰艇能够在这种威力之下幸免于难。
振动一共持续了20次,也是卫然合理评估战舰和女娲号能量以及时空扭曲效率所作的综合测算。
在参战的人看来,这20次攻击,除了造成自己的目眩神摇和团灭了舰艇大军之外,也只是1个多小时的事情。
但是,等到亮的变态的战舰编队逐渐暗淡,重整旗鼓的卡蒙大军准备重新冲锋之时。数十万道光芒,从蓝域人预设的超光速分界线处划破夜空——蓝域的援军,到了。
霍启萌接到杜威协同作战的请求之时,整个蓝域已经到了无兵可派的境地。而更为可怕的是,作为两星中转站的海客瀛洲,还未来得及发出求救信号就全军覆没,杜威也是在从此处逃离的拓荒者口中得知入侵海客瀛洲的大致兵力。
"没想到派过去的战舰,也仅仅是发出了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