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的皆被店家赶了出来。
“出去出去快出去,我们店小,用不着你们的东西,也不招待,赶紧出去。前儿才征战相对,今就兜售起货物来了……”店家一边撵人一边嘀咕数落,十分不待见。
羌域趁兖关瘟疫自顾不暇之际陈兵兖门下,若非王将军出兵,又扣押人质,哪里会有安生日子,这些羌贾倒还好意思再来买卖,去去去,买卖没有,仁义也不会有,想得美。
“小姑娘,看看我们的东西,这些都是上等的动物皮毛,御寒过冬最好,也最合适,看有没有需要的。”
一个虬髯健壮的羌域人向她走过来。王念之退了一步,捂紧手中的福寿糕,显然有些被吓到了。哥哥不穿锦缎,也不穿皮毛,宋城嫂嫂也不用的,更重要一点,王念之明显防备这些人。361读书
大约羌域的人都身大健硕,不似中原男子长挑儒雅,距离隔的近些,让人微微有些冒犯的恐惧。
见状,大个子的虬髯男子有些歉意,退了好几步,拉开与她的距离。其他人风尘仆仆,蔫厌厌的神情精神不大好,蜡黄的面色,像是饿的。
与他同行的有一个人走过来,垂头丧气。
“领事把头,没有人买我们的货,兖关不行,我们换个地方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战火起不起又哪里是我们百姓左右得的,最后遭殃的还不是我们这些人,”领事人重重一叹气,挥挥手,莫可奈何“走吧走吧,转了两三日了,一样没交换出去,出兖州吧,远些的地方可能会好些”
“对了,补水补干粮的,仔细着些查看,活人不给尿憋死先饿死了,都检查一下。”
有人道,“干粮补不了,没有人愿意招待我们,一见羌人都往外撵,不招呼,给多少钱都无用,”
“再看看,总有愿意招呼的,”一声叹息,莫可奈何。
一群十来个人,牵马的牵马,这样规模的商队实在不大,不过街道窄,就有些拥挤。
王念之让开路,站在一旁等这些人过去。
两边才歇戈,战事本由羌兵挑起的,现下羌人在兖关不受待见很正常。王念之虽是十六岁的小姑娘,却不呆傻。
哥哥守边,抗的就是羌兵,国之祸乱匹夫无罪,她虽心软倒也不会因人几句话就乱泛同情之心。旁人的遭遇爱莫能助,她更心疼自己的大哥哥。所愿天下太平,百姓有福。那么她的大哥哥也能卸甲归家。英雄的结局该是善终,而不是马革裹尸。
领事人招呼看齐东西,出城。
“小姑娘像是大户人家的,福相好,领事把头,何不询讨沾点福气。”有人道。
王念之一直都是注意这些人的动向的,听得,便立马竖起了耳朵。。
商队领事有些为难,“这……”
是不是太不合适。
见跟着自己的人都面色疲惫,一路走来没得到什么好处,又累又饿得不行,虽觉得为难别个,领事也应了众人所托。
王念之望着那虬髯长须的人走过来。大约是怕吓着她,便很有礼数的在三步远处停下。
那人商量道“小姑娘,你是大户家的吧?我们是来中原贩商的贩夫,不得人欢迎,咱粗人斗胆跟你沾沾福气,给我们带些福旺,可行得?”
王念之开了口,道“领你们吃饭怕是不行,店家不招待,我一个小姑娘也是没有办法的。你们往城外走,看外面的驿站招待不。”她客气道,也防备。
“不是吃饭的事情,城中不招待,我们晓得,自然不为难你。”
“我们行商人讲究地利人气,出远门也兴看期。这回颇不顺利。想沾你福给我们驱晦气。”那人紧忙道“你别多想,也莫害怕,你看,”那人从后面的马背箱子里取出一块方形的毡子递,两个巴掌大小,毛茸茸雪亮亮的,是上等狐狸毛皮缝制成,“这个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