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鸩酒、解药(下)(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427 字 6个月前

欧洲中世纪晚期来说的。

英国农业革命,是相对英国自己来说的“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

而提升到现在,英国农业革命的成果,距离华北的亩产,依旧差了一大截——英国的亩产超越中国华北,要到智利硝石大规模开采、以及满清中央集权基本崩溃水利设施崩掉和黄河北决之后。至于江南水稻壤地区的亩产,人工化肥之前就别琢磨着超越了。

所以,封闭愚昧、闭关锁国,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

问题在于,到底学什么?

这个年代,学什么?是个大问题。

学农业?亩产150斤的,去学亩产120斤的?学对面从荷兰那学来的曲辕犁,替代了北欧笨重的六马轮式重犁?还是学对面的垄作、轮作?

学工商?棉布逼到对面出行政的《东方布禁止令》,逼的和朋友干过陶器厂的笛福整天在小说里嘀嘀咕咕陶罐,逼的欧洲要考挖掘庞贝古城来对抗宫廷风格日益严重的东方美学入侵……有啥可学的?

学错的对象,就会发现没啥可学的。

而真正要学的是什么?

真正要学的,是老马说的“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也即老马说的殖民掠夺、国债制度、重税制度、保护制度、商业战争——手工业时代,是商业的至上权,带来了工业的发展。而商业的至上权,需要国家强力、需要海军、需要重税、需要保护制度、需要商业战争。

而细节一下,要学的,是军事制度、火器思路、练兵体系、风帆舰战斗技巧、商业战争——这里面,保护制度,大顺不用学,因为不用保护,对面也吊毛都卖不进来。

这就是刘钰认为的、虽然皇帝也认为是、但两者的思路不同的“饮鸩止渴”。

刘钰在先发地区,践行着老马说的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的改革,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包括军事、风帆舰、重税、专营权、商业战争这些东西。

因为学了该学的、摒弃了那些似乎该学实则学了吊用没有甚至倒退的东西,所以,先发地区的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建立起来了。

这东西一旦建立,目的就会奔着“世界市场”使劲。而“世界市场”,又肯定先囊括了“国内市场”。

于是,刘钰认为,继续往前走,对大顺而言,就是饮鸩止渴。

这和皇帝从传统思路所理解的饮鸩止渴,是不同的。皇帝是建立在“重农轻商”的内在逻辑上认为的饮鸩止渴——内在逻辑,是商业积累资金的速度太快,而又是土地私有制可以买卖,生产资料会聚集兼并在商人手中,而土地是“唯一”的生产资料这个旧时代的基础上的逻辑。

简言之,皇帝理解的,是“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与“商业、高利贷金融,积蓄资本的速度远胜实体产业、经营和农业,无法解决土地作为金融属性和避险资产的高价值”的矛盾。

这是个技术思路。

这个思路的前提,就是老马说的把两种私有制混为一谈。

刘钰理解的,是既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不够发展的,两种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且后一种私有制一定要建立在前者的坟墓上的不可调和。

这是个政治经济学思路。

故而,皇帝的理解,这杯鸩酒,是有解药的。

而刘钰的理解,这杯鸩酒,是无解药的。

因为皇帝到现在为止,还是不明白,两种私有制的区别。

比如,在技术上,皇帝可以理解刘钰在扶桑的移民思路;但在内核上,皇帝压根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比如,在技术上,皇帝支持修铁路、支持海运,因为这会增强他的统治、方便赈灾、也方便镇压调兵、同时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