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必死之局(下)(2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244 字 6个月前

越来越大。

而这些钱,可不是靠均田、限田、均税、取消优免等,得以实现的。

而是基本上全靠这个新体系来支撑的。

大顺已经被刘钰绑住了,往前走也不是、往后退也不行。

即便说想往后退,甚至更疯狂点,靠杀人盈野来实现倒退……

那,养兵的钱,从哪来?

大顺的旧财政体系,哪里养得起现在这么多的野战部队?

再者说,新学一系迅猛发展,几十万新学派的人,也是和世界贸易、工商业发展绑定的。

真往回退,这些人靠什么吃饭?

这些人造反,可不同于普通的农民起义,这些人可是掌握此时先进的生产力的。

虽然说,此时这些人相对于科举体系来说,仍就算是“边缘人”,甚至不能算是“读书人”的范畴。

但是吧,名是名、利是利。

现在虽无名,但是这几年对外扩张,他们吃到了红利,利益还是拿到手了的。

也即是说,虽然现在身份上不尴不尬的,但有钱赚、有事做、也能在殖民地和先发地区做官。

虽然大顺朝廷的政策,不是完全偏向他们,甚至对他们不是很好,弄得他们跟“小妾”似的,和科举那种“正妻”不同。

但是,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

可真要是反着动,让他们不但没“名分”,连实在利益都没了。

那就只能反了。

所以,反着动,在刘钰披着封建主义、加强皇权的外衣,完成了一些列改革、打完了一战后,反着动就是死。

那么,不反着动。

不动。

或者说,萧规曹随,行不行?

即便说,不考虑每一天新兴阶层的力量都在增长、现在的外部市场扩张还没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相反还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这些宏观变化,通通都不考虑。

那么,就考虑一些最基本的症结,土地兼并问题,萧规曹随都不行。

伴随着对欧贸易的发展、扶桑金银矿的挖掘、印度波斯等贸易权的独占,每年海量的白银流入大顺。

这为大顺完成货币改革提供了条件。

这种货币改革,不是说废两改元这种改革。

而是要直接解决铜币和白银之间,不是辅币关系,而是本币和外币的关系的情况。

而且,这件事,大顺肯定是要做的。

因为即便不考虑新学一派。

只算那些科举出身的正统儒家官僚,他们也都认识到了铜币和白银之间的这些破事,并且认为这是百姓穷困的一个原因。

而一旦完成了货币改革,那么所谓的“萧规曹随”,就压根随不起来了。

因为,刘钰现在搞得货币政策,实质上隐藏着极强的金融管控。

有点像是“强制结汇”。

大顺本身是不产金银的。

对外贸易,是大顺货币的发钞行。

对外贸易,又是管控的。

管控的对外贸易,使得大量的白银进入了银库,发行等额的纸币。

而这些纸币,又基本只是在先发地区流通。想要对内贸易,还是要结算为白银的。

小额当然随便换。

额度稍微大一点,就得说清楚,这钱是干嘛用。

尽可能确保不要跑到内地去买地。

纸币是有流通范围的,兑换行也只是在先发地区有,拿着纸币去远离先发地区的地方搞土地兼并,是不好弄的。

虽然说,肯定会有许多的漏洞,肯定可以钻空子。

但毕竟麻烦,而是钻空子找漏洞本身也是一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