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4807 字 2022-07-30

条件依靠着凡尔赛和约,已经基本满足了。

但大顺李家王朝走不通。

正如后世人所评价的那般:俄国人会攻破柏林,把旗帜插向国会大厦,但罗曼诺夫家族是看不到的。

即将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大顺而言,其实一共解决了两件事。

北美的土地、移民周期的缓冲。

欧洲的市场,好望角以东的势力范围划定。

有些道理,在英国说,是很容易说通的。比如说,只要全面工业化,就能解决大部分人的生计,只需要有一个三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市场,那么一切矛盾就都澹化了。

同样的道理,在大顺说,是很难说通的。很多实学派的人相信,工业化是未来,但这个未来是多远?

大顺的土地,如果保证“每个农业人口的铁器牛耕时代的劳动极限”,那么只需要6000万农业人口。剩下三亿人,全都从事工商业?

以后世的角度,觉得问题不大:三亿人从事工商业而已,这不很正常吗?

以现在的角度,哪怕刘玉一直“判断准确”,但这话真正笃信到深信不疑的,真不多。

资本,要按照他们的需求,改造整个世界。

而改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印度为例,“未经改造”之前的印度市场,只能“养活”最多20万大顺的工业人口。就现在来说,就是这样。

这个改造的过程,就不得不质问一个问题:大顺,包含在这个“要被改造的世界”之内吗?

要不要先把大顺自己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冲毁、冲垮、改造?

英国“圈地运动”,就是开阡陌破井田,确定了土地的排他性所有权,大顺如果想走这条路,在所有权上似乎是不需要改造的。

那么,这条道路,实际上就不涉及一个“土地法权”问题,而只涉及到经济问题:大顺,能不能拿出给两亿佃户和贫农的工商业工作岗位?

凡尔赛和约的势力范围和市场内容,能为大顺多少个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工作岗位?未必是好的工作岗位,哪怕是去狭窄的烟囱里清洗烟囱、去矿井里挖煤、甚至去棉田里搓棉花、甚至连为造船砍木头都算上,一共能容纳多少人?

这也是李欗哀叹的另一个原因。毕竟,凡尔赛和约对大顺来说办了两件事,如果第二件事、也即外贸导向出口,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口,李欗是不必哀叹的如果那样,那么移民问题,就只是个华夏的未来、或者说是锦上添花。那还担心什么啊?人地矛盾,不考虑租佃体系对生产力的遏制,从资本主义的视角来看,也可以认为就是“我要劳动”和“没机会劳动”的矛盾。若是出口导向和海外市场,能为两亿人“劳动”的机会,那么站在资本主义的视角来看,这就没问题,那还担心什么?

但李欗不认为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人口,实际上李欗身边的多数人也不认为可以容纳这么多。

所以,移民问题,对大顺王朝来说,这就不是锦上添花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大顺最主要的人地矛盾能否缓解,也就导致了“大顺是大顺、华夏是华夏”的分歧。

为大顺,就必须要高强度、提升一个数量级的移民。

为华夏,那就真不用急,刘玉已经在北美和欧洲埋了一堆雷、挖了一堆坑,就算是慢悠悠地来,十年后已经可以确保在北美的华夏人口优势。

其实,大顺走到这一步,走到现在这个时候,内外部的经济运转的那一套,用的既不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虽然大顺嘴上喊自由贸易喊的凶也不是用的李嘉图那一套,因为大顺太奇葩了,使得欧洲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相对优势”。

实际上,大顺搞得是他妈的马尔萨斯经济学。

即:靠商品生产的资产者和工人,根本无法有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