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了命令,严格禁止开这个口子。
宁可现在商人少赚一份钱,也绝不开允许装载印度棉布的口子。
这种时候,大顺商人阶层相对于农村、乡绅和皇权仍旧无力的特点,使得大顺这边可以将战略执行的更彻底。
面对这种情况,大顺这边的工商贸易部,用大一统国家一直以来的官督官管思维来解决这件事,尽可能围绕着总体战略,进行了十分复杂的调控。
一方面,要求东洋贸易公司,继续抽调重装商船,加入到去往欧洲的贸易船队中。
而东洋贸易的货物,则由那个专营漕米运输的公司,帮着运输那些因为抽调去欧洲贸易而运力不足的货物。
允许运送漕米的船只,暂时雇佣那些注册之外的南洋船或者广东福建船,只要保住漕米,剩下的能抽调多少重装商船那是运输航运公司的本事。
另一方面,将战争中在印度俘获的商船、战舰等,进行拍卖。
战舰修补改造之后,作为商船,出售给西洋贸易公司。
要求西洋贸易公司,今年不得加大对波斯和红海的贸易,保持东印度公司毁灭之前的贸易规模即可。
更多的船只,要求必须跑欧洲,至少在战争结束之前,必须往欧洲跑。
既然西洋贸易公司是一个官督商办的垄断专营公司,那么这种时候,管起来可比沿海走私容易的多。重装商船都是注册的,西洋贸易公司又是唯一允许跨越马六甲的商会,这种管控之下,并不是股东和董事说跑波斯更赚钱就可以所有船都跑波斯的。
靠着这种调控,再加上正常的贸易船数量,如今的松苏这边,汇集了一支比去年更大的前往欧洲的贸易船队。
只不过,船主、公司股东和董事们,终究有些惴惴。去年的船还没回来,欧洲的情况到底如何?这一大批货能否卖掉?朝廷强制他们往欧洲去卖货,不准他们派更多的船去印度波斯,今年会不会赔大钱?
请: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