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再等同于卖货者的时候,这就是两件事了。
为什么说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当初从一开始,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学家,就站出来说:穷吊,你们捞不着入股,看着我们挣钱眼红,就在这穷哔哔。我们公司就是买办,就是靠进口商品打击本国工业而发财的,国王还有股份呢。你也不打听打听,大股东都是谁,就在这穷酸,我们就是统治阶级,不服憋着。
这就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明明是个很简单的事,非得让董事会成员成为经济学家,再专门写文章证明贵金属外流未必是坏事。
从而站在一个更高的经济学的角度,反推出了东印度公司存在的合理性。
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东印度公司天天讲、年年讲,讲的英国很多人相信这一套理论。
那按照这个理论推下去,无非就是大顺取代了东印度公司,作为货物者。既然贵金属外流,未必是坏事,那为啥不能接受呢?
威廉·皮特新托马斯·蒙的这一套理论吗?
显然不信。
之前,信这套理论的人,显然不会反对东印度公司。
而不信这套理论的人,显然是反对东印度公司的。
但之前反对东印度公司,也分两种情况啊。
一种,是纯粹的三观问题:在这扯犊子呢?在这个贵金属世界通用、不能印纸钞的时代,你跟我说贵金属外流、进口外国货物,未必是坏事?这说得通吗?
另一种,不是三观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凭啥你东印度公司自己霸占这东方贸易品?这么大一块肉,凭啥就你们自己吃?我也想吃呢。
第一种人,倒是好说,他们的三观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并且由此三观引出的行为,可以确定,之前反对东印度公司,此时就反对大顺的贸易品进口。
第二种人,那就麻烦了。
东印度公司炸了,是不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啊。
大顺把货物运到伦敦,或者阿姆斯特丹,放开关税和贸易保护,好不好?
当然好啊。
我可以卖茶叶,你可以卖丝绸,他可以卖棉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为啥不支持放开关税?
我一不是兰开夏的纺织工、二不是在曼彻斯特开纺织作坊的、三不养羊、四不搓羊毛、五不捏陶,我为啥不支持放开贸易?
纺织工失业?可以去北美当契约奴嘛,好好干个七八年,不就有自己的一块地了吗?
对于一些中产家庭,尤其是买了国债的中产家庭来说,这本身也不是个坏事吧?
比如,国债可以用关税来抵押偿还啊,总比自己买的国债打水漂了强吧?
威廉·皮特不怕别的,就怕大顺这边参战的目的是贸易问题。
基本上,英国可以守住海峡,这一点他信心十足。
北美的情况,问题也不大,清教徒不会接受天主教法国的统治。
国家嘛,有盛、有衰、有胜、有败。
基本盘不丢,别的东西,总还有机会拿回来。
要是别的东西,比如丢了汉诺威,说不定还是个好事,可以彻底让英国和德国脱钩,成为真正的英国,而不是德国人的英国。
比如加勒比的产糖岛,丢了固然是损失,但大不了以后夺回来。自己就算死了,没机会再从政了,总还有后来人,可以编练海军,将来再开战就是。
这都不会威胁到英国的根基,只是暂时的失败。
怕就怕,大顺这边参战的目的,就是贸易问题,那英国可真就万劫不复了。
现在有没有破局之法?
理论上,其实是有的。
但是……
就像是当初刘钰担心的印度问题一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