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印度吗?”
…………
印度问题,不能在印度解决,而必须在欧洲解决。
这是大顺决策层的共识。
事实上,克莱武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
大顺参与这场战争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实际上,这是一场大顺新兴势力的总动员。
虽然大顺的新兴势力,只有松苏、胶辽、东北、南洋,算起来也就三四千万左右的人口。
但其二十多年间就为这场“命运之战”而特化的组织形式、公司军事义务、战斗工兵强化、营连战术的快速变阵等,其动员力量还是足够吓人的。
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
大顺不知道法国那边谈的怎么样。
但不管谈的怎么样,只要本地治里的法军投降,大顺就会直接参战,这本就是枢密院总参谋部的战略计划。
如果法国人赌赢了汉诺威卵儿蛋之战,那么大顺要出兵印度,让法国不要和谈,继续加码。
如果法国人赌输了汉诺威卵儿蛋之战,那么大顺更要出兵印度,让法国人不要继续赌下去,被英国人连最后的地中海舰队都打没了。
至于谈判谈成什么样,大顺的决策圈相信刘钰的判断,关键的东西,肯定能谈成。只要法国无法完成财政改革——大顺这边比谁都清楚,搞一场清查田亩、一条鞭和士绅一体纳粮的改革,能不能在战时完成。
那几乎是废话,显然不能。
于是,在七月份,上一波从欧洲返回的商船全部卸货之后,大顺的专营垄断公司,便接到了枢密院的命令:注册的船只,在名册上的,全部往天津、威海集中,限期完成。
因为这种垄断专营的官督体制,以及严苛的军事义务附加条款,使得所有参与远航贸易的公司船只,包括去日本、琉球、南洋的,都在注册名单上。
于是,按照名单上的要求,大量的船只前往了威海、天津,进行了一波改造。
本来就是按照重型武装商船的标准建造的商船,成本高,且都是标准化的舰体,用的都是上等木料——这是大顺不搞自由贸易的一种“优势”,真搞自由贸易,大顺此时的商船,绝无可能都是这种重型商船。
至于改造,也没什么太多可改的。每艘商船在原本的大炮基础上,又加了八到十二门大炮,配备了炮手。
并且进行了重新编组,对欧贸易继续进行,五艘一组,配两艘巡航舰,形成一支七艘船的舰队。
商船船长本来就是海军军官生出身,而且都是注册的预备役军官,此时全部接受了再培训。
大量的已经退役的注册过的水手,重新征召。
十月中旬。
松苏的驻军,查封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松苏的商馆,扣押了全部的货物。所有英国商人和商馆成员,包括中国的厨师等,全部被扣押在松苏,软禁起来。
十月末,松苏资本市场正式传出消息,大顺将发行战争国债,年息7.5,购买者众多,人皆踊跃。
十一月初,天津、威海等地的造船厂,接到了一批共计16艘战列舰和其余巡航舰的新订单。
与此同时,皇帝和枢密院提前下达到都督和分舰队提督一级的战略指导,也正式生效。
南洋方面,要求南洋都护全面负责南洋和印度的战局。
在确定法国人在本地治里投降后,南洋和锡兰方面,要做到如下几件事。
务必在今年正月之前,攻下明古鲁的万宝路堡,清除英国人在南洋的最后一个据点。
印度方向,锡兰的府兵进行全面动员征召,三丁抽一,抽调八千人,去马德拉斯挖壕沟。
炮兵和战斗工兵,在海军的帮助下,务必于今年腊月中旬之前,攻下马德拉斯。
如果在此期间,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