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西班牙的态度此时是中立的。
对法国来说,好消息是西班牙的王后死了,而西班牙的王后是葡萄牙公主。同时,西班牙国王伤心欲绝,据说也快不行了。
因为王后体弱多病,所以没娃。
而继承顺位,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此时西班牙国王的同父异母弟弟。
这个弟弟,对英国那是相当讨厌,相当厌恶,因为,当年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问题上,英国人给他使了相当多的绊子,这纯粹是个人恩怨。
在西班牙现在的国王死前,法国最怕的事,就是英国用直布罗陀换西班牙站队英国。
而只要和大顺达成了合作,哪怕只是好望角以东问题作为最终条款的“价值五艘战列舰”的合作,那么法国的担忧就可彻底消解,完全不用担心西班牙会倒向英国。
只要熬到西班牙现国王死了,那不勒斯的那个和路易十五私人关系很好、且私人喜好上很厌恶英国的小堂弟上位。
大顺再把好望角以东的贸易一掐,法西同盟就会非常非常容易达成,有便宜哪能不捡?
如此,也不是说没可能战胜英国。
但问题在于,西班牙明显对葡萄牙更有兴趣,只怕这种结盟,多半是各怀心思的同床异梦。
到时候,西班牙琢磨着让法国帮忙打葡萄牙、法国琢磨着让西班牙帮忙打英国,一般来说这种各怀心思的结盟,风险很大,很可能被人各个击破。
大顺则不同,因为大顺参与欧洲战争的目的,显然就是奔着英国去的。
在谁是法国最大的敌人这个问题上,和大顺结盟,既不需要和西班牙一起吓唬葡萄牙、也不需要为西班牙那孱弱的军队擦屁股,明显和大顺结盟更为有利。
这就是一个选择问题。
怎么选,是法国的事。
反正方案的第一阶段已经给出。
要么只谈第一阶段的方案,讨价还价。
要么全盘接受第一阶段的方案,大顺继续加码,谈成最终的30艘以上的战列舰舰队和数千人的精锐战斗工兵直接参与欧洲战场的最终版本。
大顺的底线,就是彻底削弱英国。
但这个底线,在谈判中肯定不能露,所以大顺表现出的一贯以之的“贸易态度”,也给了法国很大的压力。
似乎,大顺可以不管谁把控着欧洲的海权,只要和大顺继续贸易,那都可以谈。
真要是中法之间闹掰了,哪怕大顺这边刚把印度打下来,把英国在好望角以东的势力都清除,理论上也可以和英国合作嘛——好望角一口通商,一脚踢开荷兰,欧洲的东西方贸易的中间商,就是你英格兰了,因为你在海上说的算。
毛里求斯就在那,真要中法闹掰了,何必要买?直接抢不就得了?在好望角以东打仗,大顺现在可真的是谁也不怕。
根源还是那个问题,即法国现在的掌权者,认为仍旧还是蔗糖的世纪;而大顺这边的贸易和外交幕后掌权者,认为这是纺织品的世纪了。
这两种对未来把控和理解上的差异,也使得法国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
即这次战争的本质是啥?
根本矛盾不解决,是不是下一次还得打?
再打一次,法国打得起吗?
奥法同盟的根源,是普鲁士崛起。一旦普鲁士被俄奥击败,奥地利、俄国,只怕转身就跑去和英国结盟了,到时候法国的外交环境就难看了。
因为两大矛盾。
英法蔗糖殖民地矛盾、神罗内部奥普矛盾,促成了这一次奇葩般的外交态势和同盟状态。
这两大矛盾同时在,才有法、奥、俄三国同盟。
一旦这两大矛盾分批解决,奥普矛盾解决了,那么法国下一次就要孤军奋战了。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