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二章 备战(五)(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869 字 6个月前

农业人口,进行水利建设,但会错开农忙时节——因为土地比较充裕,农村并未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所以征收募役钱,雇人劳作,反而是不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刻舟求剑的。

低地地区,普遍使用大顺纸币。

城市学堂,全部以汉语教学。

推行的第一部法令,是禁止同姓血亲婚,和跨种姓婚姻合法。

出家人实行严格的度牒制度,不经礼政府下属机构审核,一律不准出家。僧团领袖不经都护府上报礼政府批准,一律不得传承。

终究,这里是大顺的锡兰都督府辖地,是锡兰军镇。

而不是大顺印度公司,或者大顺锡兰公司。

大顺的商业资本,在这里,占据经济优势。

但是,他们依旧没有与其小范围经济优势相对应的政治优势。

所以大顺的商业资本,不得不服从于大顺官僚集团的意志,以“消化”锡兰西南部作为前进基地为主,而不是以“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为主。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如果选择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

那么,

维持种姓制度、维持种姓劳役、引入泰米尔人作为奴隶,才是利润最大化的优先选择。

甚至,往锡兰运汉人,根本就是违背商业资本利益的。

然而,以刘钰为首的一部分官僚集团的意志,并非如此。

谷罈

这就是“大顺锡兰军镇都督府”和“大顺锡兰特许贸易公司”的区别。

刘钰对荷兰人在南洋折腾了百余年,折腾的荷兰人口少得可怜、多么好的南洋市场的底子竟然弄得本国手工业崩溃的印象,相当深刻。

他可不想大顺重走覆辙。

这种部分有长远眼光的官僚集团和商业资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或者说路线上的区别,其实也是导致赵立本听到弟弟在宝石矿干活后忧心忡忡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在赵立本于黄龙府黑金矿暴动之后,他在县城等大赦天下的时候,是有官方的人在那里招过挖金工的。

是确确实实有官方背书的。

只是赵立本被坑了一次后,对这种事,再也不信了,哪怕那招工条件写的天花烂坠。

他以为,肯定还和上次一样,那自己要是去了,可真就才出狼穴、又如虎坑。

所以这一次听到弟弟居然为了赚钱,跑到宝石矿上干活,心里顿时就一咯噔。

然而,其实不管是他弟弟,还是他从黄龙府黑金矿逃出来后的那次招工,真的不一样。

朝廷,或者说一个成熟的大一统国家的政权,做事的时候,并不是只考虑单纯的金钱利益的。

或者说,有时候是不会只考虑短期利益的,这一点就和商业资本很不同。

比如他上一次听到的招工信息,那就是朝廷出于边防需求、移民实边的国家政权的需求搞的。

一共两个前置条件。

海参崴地区,利用虾夷的赤毛稻,种出来了可以适应东北气候的水稻。

黑龙江流域,在后世的漠河、黑河、抚远等地区,都发现了相当不错的金矿。

还有三个现实逼迫下的条件。

无定河,也就是后世的永定河,整天发水。这是京城的河,这里发水,事就麻烦了,而且人口日多,土地日减。京城周边是最怕出事的。

朝鲜国和大顺边境,日益增加的朝鲜国逃亡百姓问题。

对北方问题刻在基因里的不安,希望加大实边力度。

这两个前置条件,加这三个现实逼迫,使得刘钰借机向皇帝上疏,提出了实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