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七章 恶龙残影(六)(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360 字 6个月前

以后还走大运河。

然而,他只是扬州府尹,说的并不算。

海运,和收税不一样。

加税什么的,需要得到本地人的认可。如果本地生员不认可,可以上卷堂文。

海运,不需要扬州生员认可:他们认可与否,并不影响海船从长江口起航到天津港。

这些怨气,憋在扬州府的生员心里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发泄出来而已。

真让他们造反,冲进紫禁城,废掉科学院,砸毁造船厂,毁灭威海卫,必须要走大运河,他们又不敢。

写些酸文吧,又根本没用,皇帝压根不在乎。

如今好容易逮着这么一个机会,如何不充分利用起来?

谁都知道,朝廷在淮南的这些折腾,幕后黑手就是刘钰。如今正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

再一个,他们也是苦闷且迷茫。

借助特殊地理位置而兴起的城市,一旦商路结构发生了变化,内部又完全空心化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商业,这些扬州本地的生员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做官?做官是没有那么多官缺的。

大顺吸取前朝教训,实行的是分省名额制。江苏省的名额虽多,但扬州就算文化昌盛,卷起来,也搞不赢长江南面的苏州常熟松江等地啊,那边才是科举真正的强县。

这又没有那么多官可以做,能为进士都难。

结果偏偏又读书、识字。

原本好好的小日子,过的挺美的。

盐商吸来的血,随便从手指缝里露出来点;漕运运河的北岸起点,随便干点什么店铺也是生意兴隆。

服务业繁荣昌盛,也不想着不切实际的做官,读读书、做作画、研究下金石、考据下古书,隔三差五来个文会、七八十日来游画舫,吃点盐商的残羹冷炙就够了,小日子美滋滋。

现在一切都变了,这些生员实在是难以接受,也不知道以后该咋办,心中的怨气真的是无以复加。

凭着这股子怨气,借助社团和书院文会,很快扬州府及其周边县的六七百生员就聚集起来了。

各种各样的文章,在这些人手中传阅。

好在这里面还有人把控,没有在这些舆论问题上,涉及到敏感的运河问题。

现在淮南盐还没有废止,运河废弃导致了扬州百姓也有诸多怨气。

但如果把问题往这方面引,那就是没事找事了,真要闹起来,只怕最后朝廷给定个“扬州皆反”的罪名,那麻烦可就大了。

运河是国策,是皇帝拍板定的,真要是因为这个闹腾起来,可是不好。

如今不比从前。

从前扬州若稍微有点乱,都需要尽力安抚,以免漕运断绝、南北两隔。

如今是哪怕乱翻了天,只怕也不会影响到朝廷调兵、收税、存粮。

所以只能把问题往“制民恒产、均分草荡”的方向上引。

这些组织起来的生员,拜了文庙后,写了卷堂文,告诉先贤自己为什么要罢课。

然后便朝出事的县城而去。

入了城,吊唁、葬礼、轰轰烈烈一样不少,不知道写了多少称赞此人为“义士”的文章。

刘钰冷眼旁观,由着这些人闹。

他和盐商的矛盾,是盐还是垦的矛盾。

盐户之间的问题,只是单纯的草荡产权矛盾。

这些人非要自以为自己代表盐户的渴求,为民请命,那就让他们去闹呗。闹得越大越好。

刘钰是悠然自得。

可这帮生员这么一搞,先把县城的一些士绅、荡商给吓住了。

这一帮扬州来的生员,上下嘴皮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