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低的价格圈地,他出面把阻碍圈地的人通通摆平,如果有大规模反抗直接上军队。
而代价,就是这些人每年需要支付总利润2的经费,作为各项支出。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教育。
前期这笔钱是不用花的,后期的话,刘钰会把科学院那边拆分出来,在苏北建一所专门的农业大学,以及配套的小学教育。
鉴于苏南已经进行了十一税改革,日后在整个江苏推行十一税改革,将国课上缴之后,地方政府手里会有几个钱的。地方政府也要出一些,尽可能把初级教育体系搭建起来。
虽然所有的投资商都觉得,每年支出2的利润,长久下来肯定比圈地少花的钱贵。
但他们也知道,如果没有刘钰站台,他们这垦荒公司也根本办不起来。
这些盐户、小农,以及背后的场商,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哭。
比如棉花成熟的时候,往棉田里点火;比如夜里焚烧雇工的工棚;比如挖断灌溉的水渠;比如拔开放海潮的堤坝。
这些都需要杀鸡儆猴,没人给他们站台,他们会哭死的。
当然现在距离盈利还早,暂时也不用先出这笔钱。
既然条件早已经定下来了,这时候经营理事也只能说:“国公高见,确实,只有兴办教育,从小培养方可。”
“董事会当初答应国公的条件,如今其实也愿意出钱,先把专业农校建起来。无非多盖几间屋子的事。”
“还是要靠他们,改良棉种、杂配牛羊。”
“反正,前期投资的钱不少。既然这样能够取悦国公,这点钱大家还是愿意出的。也盼着国公日后能够高抬贵手,若是经营出现了困难,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还望国公能给支援一些低息的贷款。”
他也明确说,一众投资商愿意出钱盖学校,就是取悦刘钰。和松江府一些豪商,在好端端的园林里弄个蒸汽机在那冒黑烟,差毬不多。
当然肯定不可能就靠这点小取悦,就能让刘钰帮他们弄低息贷。既然刘钰支持、且要扶植一个样板,那么面上还是要做点形式的。
对这个要求,刘钰笑道:“你们且放心,我知垦荒之难,也知道你们的困境。日后若是急需用钱的时候,我自会帮你们协调。”
他说的真心实意,也确实是准备在垦荒公司出现资金问题的时候,协调贷款的。
这里不比英国圈地运动的环境,这里是苏北。
水灾、洪灾、海潮、风灾……几大灾轮番来。
而且这里要真正赚钱,必要投入巨量的资本,进行土壤改良、水利工程。
一两年内是见不到收益的,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万两的白银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而且这里是淤积出来的平原,还要建设海堤。
这些都是大笔的投入,也是小农对这里的荒地并无兴趣的原因。小农没资本搞这些东西,直接种,就算朝廷巡查草场煮盐的不抓,小农也支撑不了。
而这,就又涉及股份制公司的特殊性了。
对于投资商来说,他们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实现江苏的近代化、或者为了让大顺攒下一点家底子。
他们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
获得高额的回报。
这个回报,平均利润是要很高的。
一旦遭遇了天灾,需要修复水利、海堤的时候,这时候可能就会急需一笔资金。
而如果盈利的话,投资商是绝对不希望靠增发股份来缓解资金压力的。
他们会天然地倾向于借贷,顶过去。
当然,如果开垦好了,他们也有资格借贷。全大顺最好的、最集约化的、可能是水利设施最好的棉田,以此为抵押,贷款肯定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