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四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625 字 6个月前

例。

比如新教讲究的是各国自行翻译圣经,不会出现明末天主教那种到底是上帝、神、还是天主的争论。

于是,新教第一版把圣灵,翻译成圣神风。

结果被否了三位一体的太平天国本土化发挥了一番。

既有圣神风,为啥不能有圣神风雨雷电露五大法王呢?

遂有圣神风法王杨秀清、圣神雨法王薛朝贵、圣神电法王韦昌辉……凑齐了风雨雷电露五大法王。

如果死板地用天主教规定的“圣灵”,而不是风雨雷电露五大法王,也根本传播不了这么快。

这就是个类似于佛教转弥勒的例子。

中国很特殊,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所以,特殊到历史上凡有“国际”总部,直接干预的,必然失败。唯有“国际”总部不管,这边本土化发挥,方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甚至包括当年的佛教,也是本土自行解决了“比丘需要十个比丘戒师才算正式、但本土一个比丘都没有,土办法解决从0到1”的问题。

东正、天主,都有国际总部,形式主义的教条很严重。

这一点,刘钰算是针对大顺国情,准备对付新教诸国的一大杀手锏。

如果说,前面说的“人和畜生”的区别,只是叫皇帝感觉不爽,但觉得人和畜生、人和老虎是有区别的,毕竟此时天朝甚强,完全不必担心被新教诸国送去地狱。

但这个“佛教转弥勒之虞”,那就是针对大顺皇帝的特效痛点了。

而且,这里面的道理,确实是一点就通的。

有链子拴着的狗,也没链子的疯狗,完全不一样。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可以借题发挥的问题,就是刘钰在法国说的那一套“中国和法国,将是君主制最坚固的堡垒”之类的说辞。

实际上,中国和法国,怎么看都像是一波干碎王冠绝对没人敢拾的激进共和最坚固堡垒。

而此时看起来似乎更不那么君主制的荷兰、英国,反而可能是君主制最坚固的堡垒。

英国、荷兰搞成现在这种制度,并不是新教、旧教的缘故。

但是,一个人手掌有红晕则肝有病;两个人手掌有红晕肝还是有病……那到底是不是会叫人产生某种猜想,觉得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呢?

这就是一个摆在皇帝面前的思考。

刘钰不会去思考这些东西,齐国公也不会思考这些东西。

但是一旦把新教和荷兰英国制度强行联系在一起后,皇帝必会去思考。

应该说,在大顺禁教、英国也能用放开茶税做筹码的背景下。

刘钰的“人与畜生”、“佛转弥勒”、“英荷制度”这一套素质三连,将会极大地影响皇帝做出判断。

那些不知情的西洋人,说刘钰是大顺的“幕后外相”,实则刘钰心里很清楚,自己根本不是。

自己最多也就是个类似于法王路易手底下那个“国王的秘密”的小圈子外交国务的成员而已。

真正决定大顺政策走向的,还是皇帝。

他只能引诱皇帝,却无法自行决定。

这一点从始至终他都想的很清楚,田贞仪说想要做事就要摆正心态做“阉党”,便是这个意思。

在这个素质三连的加持下,联法反英,就不只是印度的财税、贸易的争端,而是更加上了一种“神圣同盟”的特殊光环。

俄国、法国、中国,这三个君主制最“坚固”、看起来最不可能发生革命、最不可能皇冠落地的国家,将联合起来,展开对英荷模式的“神圣围剿”。

而且,看似大顺禁绝天主教,但实际上这种禁绝反而加深了和法国的联系。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法国后续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