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三)(3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048 字 6个月前

价值提升,让法国有动力在北美投入更多的资源,使得美洲天主、新教、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甚至可能将来的中文,乱成一锅粥。

这个关键点,通过人参贸易、以及大顺没有封禁东北导致本土人参基本灭绝的历史因素,解决了。

人参现在这么贵,可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大顺的明末PTSD导致的历史必然。疯狂移民东北,就那点人参,哪够挖的?挖没了,可不西洋参价格就上来了嘛。

他也就是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叫人写了论文,说明西洋参不是来自南洋炎热地,也是来自辽东苦寒地的,所以温性凉性之前是啥就还是啥,功效一样。

这就使得法国在确定无法同时在亚洲、加勒比、北美、非洲发力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战略收缩,放弃一些战略方向。

然后,就是印度的英法之间的力量对比问题。

杜普莱克斯是有能力的。

他的土兵计划很不错,他对印度中央集权集权崩溃后藩镇林立的现实也有清醒的认识。

甚至,法国在印度的军队,也真的比英国能打。当然,仅限陆战,海军一言难尽。

虽然前期因为制海权的原因,法国先胜后败,在印度不占优势。但反过来,英国也确实没啥能力攻城,尤其是不靠海无法得到海军支援的法国堡垒。

欧洲马上就要停战了,那么怎么才能让法国人觉得,英法在印度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然不值得在印度浪费更多精力呢?

那就需要英国增强在印度的力量。

最后,就是问题已经发现且分析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怎么让英国增强在印度的力量呢?

答案就是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感到危机,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假设大顺在将来真的断绝了贸易之后,以现在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方向来看,怎么才能保证公司不会如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崩溃呢?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崩溃,源于大顺下南洋。

如果只是断绝荷兰和大顺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垮不了的。

一来香料贸易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立司之本。

二来……大顺的商人,当然,全世界的商人都这个鸟样,唯利是图。

大顺关闭对荷贸易,荷兰在巴达维亚照样搞中转贸易,照样有人往那边送货,即便大顺的海商不悄悄送货,葡萄牙人也得乐开花——澳门的黄金岁月又回来啦,又能往巴达维亚转送茶叶生丝啦!

但英国东印度公司就不同了。

和后世臆想出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急先锋的印象迥然不同。

刘钰眼中看到的、真实的东印度公司,在纺织品上,绝不是指望着卖英国呢绒挣钱的,而是把印度和中国棉布运回英国发财的。

然而伴随着1700棉布法令和1720年加强版的棉布法令,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上的收入锐减。公司的大量利润,来自于中国贸易中的丝茶瓷。

如果大顺现在就凭借下南洋的成功,借着鸦片事件禁绝与英国的贸易,可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会立刻爆出经济问题。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东南亚竞争的失败者,是被荷兰赶到印度去的。他们公司连香料这个基本业务都没有。

只要让英国东印度公司觉得,头顶上悬着一口随时可能落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他们就不得不一步步走入刘钰提前设计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