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前前朝海商要考虑的,就一件事:我该把茶叶丝绸瓷器,运到巴达维亚还是马尼拉?
只要运过去,就有人收。不存在任何商业意义上的竞争。
从前朝开始,海商面临的最大的选择难题,也就是“我这批货是往马尼拉送?还是往巴达维亚送?马尼拉利润率百分之一百二,但是中途有荷兰招安的海盗;往巴达维亚送比较安全,但是利润率百分之六十。哎呀,好难决断啊。”
所以,在这个航海疯狂各国重商的时代,配称之为商业难题吗?
应该说,荷兰商人琢磨着怎么打破英国的航海条例,那才叫问题;而这边海商忧虑的许多问题,在这个冷冰冰的时代,简直就是温室里的无病呻吟。
很多东西,都是磨砺出来的。一直在温室里养着,是根本缺乏能力的。
这是刘钰给出的说给商人听的,必须要监管的理由。
他尽可能不易官面身份压人,而是希望能讲明白道理。听不听得进去是一回事,讲不讲明白又是另一回事。
他又不是傻子,不会傻乎乎的以为喊几句口号就能让这些人放弃本性,能扭曲资本逐利的天性。
讲道理和用手段,是互相配合的。
一番“歪理邪说”讲下来,倒也真有不少商人仔细想了想刘钰说的这些话。
这些话讲不讲,他们都摆脱不了出钱养兵的命运。
但不讲,他们就觉得这是朝廷在坑他们。
讲了,会让一些人觉得出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不过,即便讲了这么多,即便很多在场的商人也觉得刘钰说的其实确实有道理。
但其实,真正说服他们的,还是靠着刘钰这些年的信誉所承诺的至少12的年息。
一些商人心思活络,心想兴国公早就承诺了12以上的年息,其实我们也不怎么关心到底需要出多少钱养军了,反正股东按股摊。
按说是不用讲这些道理的。
可既然讲了,这可真是个好事啊。
这是不是说,兴国公说,监管几年后朝廷就不这么全面监管,竟是真的?
看来,国公真是要培养我们做资本之义的接班人呐。
指望将来他走之后,我们自己能干的漂漂亮亮呢。
天才一秒:m.诱ren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