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入,其实对荷兰的伤害也不会太深。
诸如盐、木料、造船、陶器之类的产业,远洋货船不可能装这些货,非得赔死。
而丝茶之类,又无竞争。
棉布之类,虽有竞争,但莱顿市没啥发言权,大不了莱顿市自己的市议会出个政策,不准棉布进入莱顿就是了。
只不过,因为过于惯性的思维,使得安东尼等人从没想过,这边中荷之间还是战争状态呢,那边大顺已经开始宣讲中荷友谊了。
这转变实在太快,让安东尼一时间难以接受而已。
冷静下来后,安东尼针对康不怠的问题,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深度的答案。
“如果说,真还有什么能影响‘中荷友谊’的话,那应该就是英国的《航海条例》了。如果没有航海条例,中荷之间的友谊,会更加深厚。有整个波罗的海和北美那么深厚。”
“所以,贵国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亦或者,还有就是法国的科尔贝尔主义,西班牙和法国的同盟关系,法国的高关税保护主义,亦是影响‘中荷友谊’的重要阻碍。如果能解决这些,中荷之间的友谊,也会更加深厚。有整个南美和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那么深厚。”
“所以,贵国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个回答非常的尖锐,直指中荷合作的核心问题。
大顺到底准备怎么与荷兰合作?
大顺,是否有资格让荷兰相信他是个最好的老大哥,能带着荷兰吃香的喝辣的?
老大哥到底行不行?能不能解决荷兰脖子上的两道绞索?
若能解决,朝贡都没问题。
若不能解决,那不是把荷兰往火坑里推?
大顺在亚洲倒是没事,到时候惹恼了英法,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了,荷兰可就惨了。
欧洲的矛盾很多,但荷兰关心的,还是英法矛盾。
这和荷兰的命运息息相关。
至于神罗内部的那些矛盾,虽然荷兰也恐惧于普鲁士的崛起,但有心无力,而且这种仗打来打去对荷兰一点好处都没有。
安东尼知道大顺和法国的关系,所以他看似说出了两个要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只有一个。
那就是英国问题。
他也知道,海牙惨案的发生,肯定是这群中国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从当初的伶仃洋事件开始,就看的出来,好像这一派的中国人对英国有种特别的警惕。
如今的海牙事件,说到底,还是针对英国的。奥兰治的威廉四世干到荷兰百姓开始反对的这个份上了,他的身份首先是英王的女婿,然后才是荷兰的执政。
若能打破英国的航海条例,当然好。
但,要是大顺拿荷兰当枪使,唆使荷兰和英国开战,大顺在背后看热闹、摘桃子,学英国蹲在岛上那一套,安东尼肯定是反对的,也是警觉的。
给大顺当枪使,那还不如给英国当枪使呢。
他的意思也很明确,既然要合作,或者说要更深度的合作,可以啊。
大顺拿出态度来,大顺能帮助荷兰解决套在脖子上的两道枷锁吗?
要么毁掉英国的航海条例。
要么毁掉法西同盟和法国的手工业以及法国的关税自治权。
二者,选一个吧。
摄政派这群人不是傻子,也不是铁杆的亲英派。从一开始扭扭捏捏地参加战争、暗地里还和法国勾勾搭搭就能看出来,他们并不想为英国人流血。
西王继承战的时候,荷兰还能说为了西班牙殖民地贸易、为了比利时。这场仗,却只剩下为英国人流血了。
荷兰对英国当然有怨气。
除了奥兰治家族和专门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