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大事,外部也无威胁,何不把海军全都拆了?
一来可以省却钱粮,纵不造舰,海军每年的维护、训练、养护、军饷,都是一笔大数目。
裁撤海军,把这些钱用来蠲免天下钱粮,方是仁义之道。
二来,也可防备海军被人利用,用来造反。万一真要是海军截断漕运,突袭京城,这天下谁人能敌?
三则,自古以来,天朝唯独前朝永乐年间有一支海军,其余时候,并无海军,其余朝代不也是过的好好的吗?哪个朝代,是因为没有海军而亡国的呢?
自古没有听说因为缺乏海军而亡国的事,但却知道因为横征暴敛、征伐无度、穷兵黩武而亡国的,比比皆是。
如今既下了南洋,成历朝未成之拓边大业,这已经是远迈汉唐了。
可汉唐的军阀藩镇好战之祸,难道不也是因为汉唐的版图太大的缘故吗?
还不如把军舰拆其大半,水手转为屯垦军,将船上的铁炮放置于炮台、铜炮融了铸钱,节省的海军军费蠲免天下钱粮云云。
对此番进谏,皇帝既没有怒斥大臣愚蠢,也没有称赞大臣远见,而是以一种非常低调的方式,将这件事冷处理了。
他还没傻到要把好容易倾力建出的海军全拆掉的地步。但也不想用一堆政治不正确的话,惹朝堂的马蜂窝。
他想的倒是挺好,觉得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海军也和陆军不一样了、南洋也不是西域东北西南。
甚至功勋卓著的刘钰,在朝中其实也根本没有什么势力,简直就是个想捏就捏、想揉就揉的软柿子。
刘钰的势力,或者说嫡系,是一群特殊的军官,而且绝大多数还是海军。
外人看起来,他步步高升,参与军事,皇帝信任,已然算是封侯拜相了;而他嫡系的人,也是一个个步步高升,充斥海陆。
但实际上,他却像是把鱼钓离了水。
几大嫡系,要么驻南洋、要么驻朝鲜、要么驻日本。
而这些“嫡系”,官升的挺高、可手里却没军舰了。
就像是皇帝已经内定为锡兰都督,或者南洋都护的人选,都是众所周知的刘钰的嫡系。
听起来,真是皇恩浩荡。
他们手里有军队、甚至有一定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力,但是他们没海军。
这和当年准噶尔未灭时候的西京留守、征西大军主帅可不一样。
这些南洋的都督、都护、总督们,想干大事必要经过朝廷允许、想干小事随便折腾。
只要手里没有一支能全灭威海卫、大沽口、旅顺港的舰队,皇帝就不会担心。
在枢密院,刘钰带出来的人,都是一群参谋。
有机会参与战略,但是有点像是前朝还没变味时候的内阁,官职都不高、参谋的事很大,但是半个兵也调不出来。
若是有人细心观察大顺的官场,就会发现刘钰这一派系的人,一个个耀武扬威风光赫赫,今儿琢磨琢磨怎么灭越南、明儿思索思索怎么攻缅甸。
可是手里有人事权的,却几乎没有。
而且各部队的参谋长,也没有真正的指挥权,只有建议权。真正的指挥权,始终捏在主将手里,任何命令签发都要过主将的手。
刘钰这个“派系领袖”,都没有发起“兵权归参谋还是归主将”之争,自然也翻腾不起来任何的浪花。
以前派系的领袖人物,都得为自己人争取好处、官职等。因为以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家的萝卜最好多占坑。
可刘钰这边,是使劲儿在外面挖萝卜坑。像是这锡兰都督之类的职位,之前根本没有。
这也就导致了刘钰这样的派系领袖,是和以前不太一样的:说他没有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