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蓝狗子(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273 字 6个月前

券、或者说货币,用的是铅,别说拿回大顺,就是拿到糖厂外面,一毛钱都不值。

吃喝拉撒只能内部购买,定什么价,就是什么价。

嫌贵?拿着代金券去外面买啊。

买不到?那就老老实实地买内部的货物,一应俱全,赌局、鸦片馆、妓馆、吃饭、喝酒……只要你想要的都有,要是能让你过年剩下一分钱,老子就不是布尔乔亚。

所以原本历史上的巴达维亚,每年都会上演这么一幕:快过年的时候,华人劳工们开始聚集、起事,焚毁甘蔗园、毁坏作坊,要求把一文钱不值的代金券、铅币,换成能花的铜子、银币,也好回家过年。

而大顺没有出海不得超过两年必须归来的法令,甚至鼓励闽人出海谋生,归乡的愿景没有那么迫切,在哪活着不是活着?也就很难组织起来团结一致的起事,自是少了18世纪爪哇的经典一幕。

单就这个套路来说,在1700年就已经追平了1870年美国大托拉斯集团内部枪手、内部代金券剥削的套路,这都已经不是萌芽了,而是直接飞升到了托拉斯水准了。

这样的套路,一样在邦加上演着。

只不过要因地制宜,邦加是锡产地,所以不像巴达维亚那里的糖厂用的是铅币,而是用邦加的特产锡,作为货币。

当地的华人资产者,在这里承包各自的地盘,开矿,其实就像是一个个赛博朋克公司。

有自己的武装,有自己的疆域,有自己的矿场,有自己的枪手。

或者说,就是宋元买扑制在南洋的遗存。

当地的酋长或者首领,把某个地方包给华人经理,预付一定的款项。

比如预付8000银币的款项,按照8银币一担锡的价格,需要在年末支付100担的锡块。

剩下的,则是多产多得,你要有本事挖出一万担,那是你的本事。

华人经理自然是希望劳工只干活不吃饭,为了把海陆丰劳工的最后一点价值都榨取干净,他们也学习了巴达维亚的先进经验,给劳工发行内部货币。

人为规定,40枚锡币,可以兑换一枚西班牙银币。

而按照此时的物价,这一枚锡币,至少要有12两重,才能达到40枚锡币换取一西班牙银币的兑换比。

谁会铸造12两重的钱?邦加的锡币,都是铜钱大小的,怎么可能12两重?

所以,这锡币基本就是白票,只能在内部流通。

招工的时候,是按照银币的价格招的,听起来真的好赚钱呀,好好干几年,回家娶媳妇买地,好日子就来了。

但是,给钱的时候,是按照锡币给的——一个银元按照40枚锡币支付。

很多劳工干了一年,发现自己赚的这点钱,还不如等着七月十五给鬼烧纸的时候扒灰、偷锡来得多。

几乎每一个海陆丰来的华人,都在同胞经理的核算下,成为了负债累累的奴工。

干了一年活,还要倒欠钱。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从1700年到1820年,这是邦加的常态——几乎没有一个华人劳工,可以拿着工资回家,完成买地娶媳妇的梦想。

相反,从刚来时候的自由劳工,混了三五年,就混成了倒欠公司一大笔钱的债务奴工。

伙食费得扣吧?凭什么伙食费这么贵?看看外面拿着火枪的公司枪手,谁有疑问,那些公司枪手会告诉你为什么。

赚了钱了,来赌两局吧?搏一搏,银元变金饼。不赌?你是不给经理面子啊,明天哪个矿道有塌方的危险,你就去吧。

鸦片馆,来享受享受;妓馆,来放松放松。

不管是赌场、鸦片馆,还是妓馆,都是公司产业,内部货币,完全可以流